图4-14 北京土壤侵蚀强度遥感调查
图4-15 北京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
北京市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和监测过程中,首先根据不同地区地貌地形特征、植被状况、社会经济特点,在2000年北京市土壤侵蚀强度遥感调查的基础上 (图4-14),对整个治理区域进行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划分,其分为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并针对不同重点防治区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合适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分区治理 (图4-15)。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直接影响土壤侵蚀的强度,因此,对比图4-14和图4-15可以看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划分与北京市土壤侵蚀强度分布规律相同。2001年划分初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总面积为16807km2,其中重点预防保护区的面积为9549km2,重点监督区的面积为2862km2,重点治理区面积为4396km2;2000年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北京市的土壤侵蚀强度基本在中度侵蚀强度以下,侵蚀总面积为4089km2,与北京市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的面积是一致的,此区是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地区,是治理的重中之重。
重点预防保护区主要分布在远山和深山区或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水土流失较轻,林草覆盖度较大,但存在潜在水土流失危险的区域,采取的措施是重点保护好现有植被和水利水保设施,防止乱砍滥伐、陡坡开荒和生产建设挖砂采石堵塞河系水网等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发生,同时对局部地区做好土地复垦、植被恢复以及水资源保护,不断改善当地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重点监督区主要分布人口集中的城市中心区和村镇区,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活动较集中和频繁,损坏原地貌易造成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危害后果较为严重的区域,采用的主要措施是加强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和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重点治理区主要分布在山区土地利用以坡耕地为主的区域,原生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对当地和下游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危害的区域,主要是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有计划地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表4-13是各个区县不同防治区的面积分布情况。表4-13并结合图4-15可以看出,水土流失严重程度的分布特点与地形地貌分布密切相关,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主要分布在远离市区的北部和西部山区,重点预防保护区和监督区分别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以及城镇和村庄比较集中地区。即,位于山区的区县中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所占的比例比较大,而位于平原或平原与山区交界处的区县中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监督区所占的比例比较大。这主要是山区地形复杂,坡度大,加上陡坡开荒等,水土流失一般比较严重;而城镇和村庄比较集中的地区也是人类基础建设比较频繁的地区,房屋、道路、工矿企业等建设活动容易造成以建筑废弃物为主的水土流失。(www.daowen.com)
表4-13 北京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面积统计 单位:km2
续表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北京市不同地貌类型区径流小区监测资料、北京市水土保持监测总站整理的数据、北京市水土保持公报以及部分已发表文章数据的摘录。首先在北京市山区不同水土流失监测区内根据地貌特征、土地利用结构选取有代表性的径流小区,依据所选取的不同处理条件下径流小区的监测资料,计算各个径流小区的年径流泥沙流失量,并依此为代表水土流失重点监测区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单位面积的径流泥沙流失量。进而根据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数据计算出不同监测区内年径流泥沙流失总量,最终根据三大水土流失重点监测区域的面积(表4-13)计算出年径流泥沙的流失强度。北京市山区现有10个径流场,14个小流域沟道控制站,分别分布在北京市北部山区和西部山区 (图2-2和表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