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北方土石山区石匣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果

北方土石山区石匣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果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石匣小流域经过十几年的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到2007年为止,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为32.22km2,治理度达100%。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注重把综合治理与经营、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缓解了土地压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北方土石山区石匣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果

石匣小流域经过十几年的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到2007年为止,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为32.22km2,治理度达100%。营造水保林为926hm2经济林为1386.67hm2,发展节水灌溉面积为450.67hm2,修建谷坊坝123道。各项治理措施的拦沙能力为59482.5t/a,拦沙率为72.1%,侵蚀模数为422t/(km2·a),仅相当于治理前的16.9% (陈建刚等,2002),目前该流域森林覆盖度已达82.3%,生态环境已经得到很大改善(图4-10)。相关研究表明,石匣小流域的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状况在1999年已经分别进入中等可持续发展阶段和一般可持续发展阶段,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情况也同样进入一般可持续发展状态 (王冬梅等,2002),1994年、1997年和2000年的可持续发展度分别为0.571,0.583,0.635,综合治理后的石匣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正在不断提高(段文标等,2002)。

表4-9是石匣小流域治理不同阶段的水保效益,从表中可知通过技术措施的实施,水保效益逐年增加,静态水保效益有1992年的—18.03万元增加到1997年的11.274万元,动态水保效益1997年比治理初期增加了24.427万元,水保效益明显 (王冬梅等,2002);同时当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从图4-11中可以看到,人均年收入已经有1991年的670元增加至2001年年底的2830元左右,大大调动了当地农民参与水土保持的积极性。

图4-10 石匣小流域治理前后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

(a)治理前的景象;(b)治理后的景象

表4-9 石匣小流域水保效益变化(www.daowen.com)

图4-11 石匣小流域人均年收入变化情况

石匣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果的取得,除了科学合理的工程水保措施、生物水保措施外,经营方式的改革、管理措施以及合适政策法规实施也是其成功的关键。在小流域治理过程中,采取多种经营,同时进行管理形式的调整,进行四荒“治理”开发,注重从业人员培养,制定适合本区域的管护规定,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并实施奖励机制;同时加大领导力度,分组承包项目,责任层层下放,落实到人 (王冬梅等,2002)。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注重把综合治理与经营、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缓解了土地压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农民是土地利用的直接参与者,土地是他们生存的主要资源,因此,水土保持必须让农民收益,才能提高他们参与水土保持的积极性,这种水土保持的模式也才可能是可持续,长久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