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匣小流域在治理的概念上提出了“建设小生态单元”的基本观点,在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与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优化配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保护水资源为主的土地资源开发模式和以高效利用水资源为主的节水工程模式。在土地资源开发治理模式中提出了土地资源开发的综合治理体系和土地资源开发的技术措施体系(段淑怀和李忠魁,2001)。
石匣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建立在深入调查、认真分析基础上的。根据当地环境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拦、蓄、排、节综合治理。在具体措施上主要采用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坡面治理和沟道治理相结合,在整个坡面上形成控制水土流失的 “坡面三道防线”:坡上部及远山高山区,以封山育林为主,建立第一道防线;坡中部及浅山丘陵区,由于植被稀少,土层薄且坡面较破碎,水土流失严重,以营造水土保持林为主,建立第二道防线;坡下部及近山缓坡区,土层较厚,以发展山地经济林为主,开挖水平条,栽植干鲜果树等,发展山区经济产业,形成坡面第三道防线 (图4-6)。
图4-6 石匣小流域治理措施空间结构示意图 (陈建刚,2002)
同时在石匣小流域中心示范区,建设了不同配置的22个坡面径流小区、一座气象站和一座土壤化验站,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研究,研究浅山丘陵区水土流失规律及水土保持效益,指导本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如从图4-6可以看到,石匣小流域沟道阳坡和阴坡的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是有差异的,这主要是阳坡和阴坡的土壤水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土壤中水分状况是植被、农作物生长优劣的基础,在北方地区缺水是影响植被生长好坏的主要制约因子,由于阳坡接受的太阳热量大于阴坡所接受的太阳热量,阳坡蒸散发能力要大于阴坡,所以阳坡的土壤水分含量要小于阴坡的土壤水分含量,最终使得阴坡的植被状况好于阳坡。石匣小流域附近的北京市水源保护林试验站监测数据也表明,沟道阴坡的土壤水分含量要高于阳坡的土壤水分含量(表4-5)(鲁绍伟等,2007)。同时,通过对石匣小流域的实地考察也可以证实阴坡的植被状况要明显好于阳坡的植被状况 (图4-7),阴坡植被茂密,基本看不到地面,而阳坡植被状况稍差,可清晰地看到部分裸地。其他地区研究也表明,在北方地区特别是干旱地区阴坡坡面的水分条件要明显好于阳坡的水分条件 (陈浩等,2006)。北方土石山区虽然属于半湿润地区,植被基本依赖自然降雨,加上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9月,常常出现春旱和夏初干旱的情况,且近年来降雨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马国柱和符淙斌,2001;李庆祥等,2002),因此在此区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考虑土壤水分条件,阳坡和阴坡区别对待是有必要的。(www.daowen.com)
表4-5 阴坡和阳坡土壤水分含量
图4-7 石匣小流域沟道阴坡与阳坡植被状况对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