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土流失治理范式中,比较有特色的就是我国广泛开展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范式。在这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式中包含着不同的治理模式,如有的以水土保持复合耕作模式为主、或以复合农林业 (Agroforestry)模式为主等,有时则以把多种治理模式相结合起来。由于小流域是一个独立的水文单元,在降雨形成的产流产沙过程中,只受本小流域内的自然条件的影响,因此有利于掌握径流泥沙的运动规律,同时面积一般较小,多在30km2以下,有利于从坡顶、坡面至沟道系统的配置水保措施,控制土壤侵蚀。在山区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各种治理模式是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的具体实施的措施组合或配置。在山区坡耕地是当地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因此复合耕作模式和复合农林业模式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它不仅可以保证基本的粮食生产改善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发展经济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发展农村生态观光旅游,增加农民收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考虑区域的地带性特点,根据不同地带土壤侵蚀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去配置适合本区发展的治理模式。如内蒙古(郑元润,1998)、河北怀来县、黄土高原小流域,在这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4个不同生态—生产范式(张小飞等,2004;娄安如,2001;孔正红,2002)。
(1)鄂尔多斯的“三圈”模式(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滩地绿洲高产核心区,软梁沙地半人工草地与低矮沙丘、沙地林果灌草园,硬梁地与高大沙丘及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防护放牧灌草地。
(2)黄河峡谷砒砂类型的生态-生产范式 (内蒙古准格尔旗)。河川地高效节水粮食与饲料生产基地,覆沙台地和沙黄土丘陵人工林、灌、草饲料饲草生产基地,砒砂岩丘陵封育恢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基地。
(3)冀西北山间盆地生态-生产范式 (河北怀来县)。环库水源保护人工林、灌草带,冲积平原高效农业生产基地,覆沙台地人工防护林饲草饲料生产基地,低山丘陵围封恢复自然保育基地。(www.daowen.com)
(4)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优化生态-生产范式。梁峁顶部及陡坡人工林、草、灌水土保持带,山腰 (小坡度)水保-经济带,丘陵缓坡基本农田带,川坝地高效经济带。
小流域综合治理中采用的原则就是:治山与治水相结合的原则;与市场经济、小流域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和适时、适地、适度的原则;在工程措施上,必须实行“上拦中疏下泄”的原则;必须符合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的原则;必须贯彻“自力更生,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预防为主,讲究实效”和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关系的原则。全国第4次水土保持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水土流失区开展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开发,通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耕作措施相结合,10多年来,全国先后开展治理的小流域有1×104多条,总面积达5×105多km2,取得了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