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北京市社会经济概况-北方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式

北京市社会经济概况-北方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式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2年北京市经济增长7.7%,是2000年以来增速较低的一年。从北京市人口总量及目前的增加速度来看,其必然对北京市的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产生重要的负面影响。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北京市社会经济条件好,产业结构合理,特别是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明显下降,这对减少环境的人为干扰、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十分有利。但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在区域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其成为制约北京市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北京市社会经济概况-北方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式

1.人口状况

北京市的常住人口2000年为1363.6万人,2011年首次突破2000万人,2012年达2069.3万人,12年间人口净增705.7万人,年均增长58.8万人。北京市以0.17%的土地面积容纳了全国1.53%的人口,超大城市的人口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与世界城市相比,北京市人口约是伦敦的2.6倍、纽约的2.5倍 (2012年纽约人口约为833万人,2010年伦敦人口约为795万人)。近两年来,常住人口的增速出现下降趋势。与2010年相比,2011年人口年增加量为56.7万人,出现自2006年以来增速首次放缓的趋势,2012年人口增量继续降至50.7万人,降幅为2.5%,为近6年来常住人口增量最少的年份。人口增速下降既与居留成本提升、限购政策出台等因素有关,也源于全市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速减缓。2012年北京市经济增长7.7%,是2000年以来增速较低的一年(尹德挺等,2013)。

从人口年龄结构来看,2010年 “六普”数据表明,北京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少儿人口为168.7万人,占8.6%;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为1621.6万人,占82.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70.9万人,占8.7%。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少儿人口比重下降5个百分点;老龄人口比重微增0.3个百分点;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上升4.7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进程减缓(尹德挺等,2014)。从北京市人口总量及目前的增加速度来看,其必然对北京市的生态环境承载力产生重要的负面影响。

2.社会经济(www.daowen.com)

2006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70%,在全国率先实现从工业经济向后工业经济的历史性转变;2008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达到11115亿元;2009年,北京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跨过1万美元,达到10314美元;2011年,北京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447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第一次达到富裕国家的水平;2012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8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提高到13797美元(梅松和廖旻,2013)。产业结构的发展数据显示,北京市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从1978年的5.2∶71.1∶23.7发展成为2010年的0.9∶24.0∶75.1,从第二产业占绝对主导地位演进为第三产业占绝对主导地位。1994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由“二、三、一”演变为“三、二、一”;1995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50%,1998年超过60%,2006年超过70%,2008年以来,北京市第三产业比重稳定在75%左右(邓丽姝,2013)。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北京市社会经济条件好,产业结构合理,特别是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明显下降,这对减少环境的人为干扰、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十分有利。但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在区域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其成为制约北京市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资料显示,2010年北京市山区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3262万元,比2009年增长约26%,山区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改善。山区农民收入水平相对低下,近年来,虽然山区农民总体收入有所增加,但由于工资性收入占比例较大,且生活成本提升导致支出增加,农民的生活条件改善并不明显。与平原地区农民相比,山区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还存在不小差距。如2009年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市平均水平低9.3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3.73% (贺东升等,2012)。因此,在未来的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加快山区生态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状况,是保证北京市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