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质地貌概况
北京地处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北部和东北部属燕山山脉——军度山的一部分,俗称北山。西部属太行山余脉,俗称西山。根据地貌调查,海拔为800m以上划为中山,其面积为2289.33k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3.94%,占山区面积的22.72%。海拔为800m以下为低山,其面积为5704.14km2,占全市面积的34.72%,占山区的56.61%。丘陵面积为279.76km2,占全市面积的1.7%,占山区的2.78%。河谷沟谷面积为1077.52km2,占全市面积的6.5%,占山区10.69% [图2-1 (a)]。
北山和西山在地质构造,岩性,山地垂直结构各有特色。西山柔性褶皱明显,由一列复式向斜和背斜组成,山脉呈北东—南西走向,在复式向斜的核部由侏罗纪、白垩纪的流纹岩、安山岩以及凝灰岩等火山岩组成。其广大的两翼地区则由石灰岩、硅质灰岩、白云岩、砂岩等沉积岩组成。此外,有少量花岗岩侵入体。北山褶皱作用不如西山明显,但断裂作用较发育,山脉脉络不如西山清晰,走向也不甚一致,以近似东西向为主体,其次有北东向和北西向,河谷多沿断裂带分布。北山有大面积花岗岩、片麻岩出露,主要分布在怀柔区、密云县以及昌平区的北部、延庆县的西北部,其抗蚀能力较弱,地形呈浑圆状,坡度缓和,风化壳较厚,砂粒含量多。在怀柔区南部、延庆县北部分布有石灰岩和白云质灰岩[图2-1 (b)和图2-1 (c)]。
2.植被及土壤
北京市由于地貌单元内生态环境条件各异,加上气候四季分明,植被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多样。主要植被类型分为乔木林、灌木林、草丛、草甸和水生植被及人工栽培植被。新中国成立前期,北京山区的原始森林植被几乎破坏殆尽,仅在远离村镇的深山区保留有少量次生林,森林覆盖率仅为1.3%,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府加强对山区森林的保护,山区森林资源的恢复速度加快,山区森林覆盖度也不断提高。
北京市由于地貌类型多样,植被分布空间差异大,因此,土壤类型较大。其中,按地貌部位主要分为山地土壤、山前土壤和平原土壤三个大类,共18种土壤[图2-1 (d)]。在山区,三大土壤类型均有分布,平原土壤主要分布在延庆盆地和各大河流的河谷地带,山前土壤主要分布在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盆地和河谷的边缘等地带。
图2-1 (一) 北京市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图2-1 (二) 北京市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c)断裂层分布;(d)北京市山区基本土壤类型分布(钟敦伦,2004)(www.daowen.com)
3.水文气象特征
北京市属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主要受地形的制约,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下,年均气温平原地区为11~12℃,海拔800m以下山区为7~10℃;年极端最高气温一般在35~40℃之间,年极端最低温度一般在—14~—20℃,7月最热,1月最冷。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09.2mm,年降雨量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山前迎风坡为700~800mm,西北部和北部深山区少于500mm,平原及部分山区为500~600mm;降雨量的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全年降雨量的70%~75%以上集中在夏季 (6—8月),春秋季节各占年降雨量的10%左右,冬季仅占2%。北京市各地的降雨量最多年和最少年的变异系数均在2以上 (表2-1),这反映了北京地区降雨量不稳定,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表2-1 北京市年降雨量最多与最少比较表 单位:mm
4.北京市山区径流场分布及特征
北京市山区现有10个径流场、14个小流域沟道控制站,分别分布在北京市北部山区和西部山区。其中北部山区有7个径流场,分别位于潮白河流域、温榆河流域、妫水河流域和蓟运河流域;西部山区有3个径流场,分别位于永定河流域和拒马河流域。2001年以前是9个径流场98个径流小区,2001年以后在永定河流域的田寺村新建一个径流场,设计为8个径流小区,因此现有径流小区106个。径流场监测网点位置及具体情况见图2-2和表2-2。
图2-2 北京市山区坡地径流场监测点分布图
表2-2 北京市山区坡地径流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