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村民对都市想象偏向的原因

村民对都市想象偏向的原因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王营村村民产生的都市想象偏向与其人际交往中信息流通的状态密切相关。此外,小王营村村民都在共同的文化习俗浸染中成长,有着类似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小王营村村民本身对雄安新区的都市信息获取就不足,再加之同质化的交往下单一的信息解读使他们对都市想象也相对单调,因此表现出一定的偏向性。总体而言,小王营村的媒介接触率较高。表14-2小王营村村民的媒介接触动机情况调查发现,该村村民的媒介素养还相对较低。

村民对都市想象偏向的原因

雄安新区在一些人的想象中是一座充满各种机会的大都市,在一些人的想象中也可能是处处充满挑战的未知城市。受众不同的都市想象与他们的信息和知识状态不无关系。小王营村村民产生的都市想象偏向与其人际交往中信息流通的状态密切相关。

1.人际交往同质化

20世纪70年代,新经济社会学的代表人物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在探讨人际交往时提出了强关系和弱关系这两个意义相对的概念,并指出了区分强弱关系的四个维度,即认识时间的长短、互动的频率、亲密程度及互惠性服务的内容。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互动交往时间长、互动次数多、交往关系密切、互惠性交往比较多的就是强关系;反之,就是弱关系。在人们首属社会关系减弱的弱关系网络中,社会成员便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接触其他群体,有更多的机会去建立更多的次属社会关系,而这些次属社会关系便搭建起了与自身所属群体有较强异质性的群体交往的桥梁。这就可能为对方乃至其社交网络里的人提供他们日常接触不到的信息或更有价值的社会观念。

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村民们大多世世代代生活在其中,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有的村民甚至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自己生活的空间,他们日常大多在本村及周边的乡镇活动,社会活动范围相对有限。他们的人际关系网络属于闭环式,封闭而又稳固,其人际交往的对象多是亲友邻居这种交往较密切的强关系群体。然而,强关系带来的大多是一些重复或同类的信息。弱关系交际网络的缺失使他们对一些新鲜的异质信息摄取不足,既有信息价值提升能力有限。此外,小王营村村民都在共同的文化习俗浸染中成长,有着类似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在人际传播过程中,主体间因价值观、文化底蕴以及所处的社会结构相同,对同一信息就会产生相似的理解,乃至达成一致的态度、观念,或形成共同的行为方式。小王营村村民本身对雄安新区的都市信息获取就不足,再加之同质化的交往下单一的信息解读使他们对都市想象也相对单调,因此表现出一定的偏向性。

2.意见领袖的局限性

乡村的社会环境相对闭塞,文化教育环境落后,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比较保守。村民们对未来都市的想象,除了有自己的认知外,很大程度上还受到村里意见领袖的影响。意见领袖在乡村信息传播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一边连接着大众传媒,一边连接着乡村居民;他们不仅是外部信息传递的对象,而且也是乡村信息的把关人。在小王营村的日常信息传播网络中也有一些意见领袖,其中一些人是村支书、村长等对村里政治生活有一定影响力的人,还有一些是在经济领域取得了较大成功,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的经济精英等。他们或有相对较高的文化程度,或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和丰富的个人经历。在以往的日常生活中,这些核心人物凭借着相对开放的思想、较强的个人能力和相对成功的经历,树立起自己在村民心中的形象,成为先进的代表和社区其他成员经常谈论或提及的对象。

现今,小王营村村民的信息状态处于不对称状态,虽然雄安新区的建设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但是他们对雄安新区的发展规划及这种规划下自己未来的走向等信息知之甚少。由于村民普遍关心的直接性信息的模糊或缺少,村民自身对雄安新区其他大众类信息又欠缺捕捉隐含信息、甄别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这样的信息状态下,意见领袖依靠自身的群众基础,他们关于雄安新区的某些看法或观念一经传播,常常会迅速被多数村民接受,并且在这些观念不断扩散的过程中也不断达成共识。在从乡村向都市的转变中,小王营村意见领袖的想法和观点深刻地影响着村民对未来都市生活的想象。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他们带领村民认识到很多自身的不足及未来他们面对城市生活的挑战。但村中的意见领袖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他们鲜少关注都市机遇等内容,使村民们潜意识中也认为未来的都市是陌生的、疏离的、异质的,没知识、没文化、没技能的人在以后高素质、高技术人才工作生活的新区生活将会变得很艰难。当然,也不乏一些有文化、有眼界的意见领袖存在,他们虽然能对雄安新区有较为清楚的认知,但是因其忙于工作,离乡甚远,对村民都市认知的关注有限,探讨不充分,出现了缺位的现象。

3.村民媒介素养不高

为了了解小王营村民们的媒介使用能力,调研团队对他们的媒介接触和媒介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见表14-1)。

表14-1 小王营村村民媒介接触情况

(www.daowen.com)

计算接触度均值时,分别赋值“总是=5”“经常=4”“有时=3”“偶尔=2”“从不=1”。取所有有效样本的加权平均值,均值越接近5,表示受访者对某项调研项目的接触度越高;反之,越低。在媒介接触情况的考察中发现,小王营村村民媒介接触最高的是手机,最低的是报纸,平均接触频率由高到底分别是手机(4.15)、电视(3.56)、电脑(3.13)、广播(1.99)、报纸(1.58)、杂志(1.49)。手机、电视和电脑是小王营村村民接触频率较高的三种媒介,而杂志、报纸、广播由于本身式微的态势和村民文化素质的限制,接触率相对较低。总体而言,小王营村的媒介接触率较高。

在对媒介接触动机的考察中,问卷将村民们媒介接触的动机分为“了解国家大事”“了解新区信息”“消遣娱乐打发时间”“增长知识”和“其他”五项。在有效的187份问卷中,选择“消遣娱乐打发时间”的人数最多,为96人,消遣娱乐是媒介接触的第一大动机;选择“增长知识” 的有42人,这一项是媒介接触的第二大动机。剩下的媒介接触动机依次为了解新区信息、了解国家大事和其他(见表14-2)。

表14-2 小王营村村民的媒介接触动机情况

调查发现,该村村民的媒介素养还相对较低。村民进行媒介接触的第一动机是消遣娱乐打发时间,且占据受访人数相当大的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虽然该村村民的媒介接触率虽然不低,但村民对媒介的使用还停留在较为初级的阶段。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媒介仍作为主要的传播者存在,村民处于传播渠道的末端。他们被动接受着媒介传递的雄安新区信息,自身对信息的解读能力不强,且主动参与、反馈的意识淡薄。此外,他们的信息思辨能力和反应能力较弱,对雄安新区的某一类信息他们或全盘接受,或一味抵制。虽然村民通过使用媒介扩大了自己的交往范围,接触到了新的消息,但是整体上而言,他们对媒介信息的使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4.乡村年轻一代的失语

相较于思想比较传统的长辈,年轻一代由于适应能力较强,他们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总是抱有浓厚的兴趣,能很快地接受、理解并适应新形式和新变化。通过各种媒介,年轻人看到的世界更多元,他们对城市有更为合理的认知,他们想象的城市不仅有挑战,也有很多机遇。然而,在乡村这个舆论场中却出现了乡村青年失语的现象,本该为传统乡村社会注入一股强大新鲜血液的乡村年轻一代主动放弃了自己对城市认知理解的话语权

乡村社会的公众舆论其实可以为人际交往中年轻一代的失语作出解释。在人际交往的传播渠道中,意见流和信息流并行不悖,人们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生成了意见。人们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在进行意见的交流,意见在流通过程中经过人们的提取、加工,再次形成带有受传者主观情绪的看法。当这种看法和意见于传播渠道中趋于一致,并在传播过程中逐渐集聚、壮大,之后便形成了公众舆论。当下,在小王营村的舆论场中充斥着两种主流声音:一是人们对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业的担心;二是人们对自己故土的留恋。沉默的螺旋理论(the spiral of silence)认为,当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如果看到自己认同的观点与大多数人一致并处于优势地位,就会积极发表、主动扩散意见;如果发现自己所持的观点与主流意见相悖,出于劣势地位的考虑,就会保留意见,趋于沉默,甚至改变观点,投向主流意见。小王营村朴实的百姓更多是着眼于眼下,着眼于实际,对未来少有打算,城市中的机遇对他们来说很渺茫,而挑战却是实实在在的。于是,舆论场中就形成这样的态势:一边是对都市未来消极想象的这种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一边是对都市美好想象的劣势意见的消沉。劣势意见逐渐消沉使优势意见的力量越发强大,而优势意见的不断壮大又迫使更多的人转为附和或继续沉默下去。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中,年轻一代对城市机遇的认知逐渐屈服于大多数村民的都市想象。

此外,有的年轻人甚至因为年岁小、资历不足而不被重视。而且,在这个安土重迁的乡土社会,人们都对自己的家乡有着很深的感情,在因建设雄安新区而面临拆迁的当下,这种感情尤为浓厚。在人们的认知中,过于强调城市生活似乎意味着对自己家乡的背叛。在未涉及一些原则问题的时候,乡村的年轻一代为了避免因持有这些比较乐观的观念而遭孤立,也为了防止以后自己万一发展不好而被笑话,所以不再对某些话题发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