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雄安新区线上交往与都市想象研究报告

雄安新区线上交往与都市想象研究报告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小王营村这样较为传统的乡村社会中,人们之间最常见的交往形式是面对面的互动。由于线上交往的表浅性和娱乐性,他们获取的城市信息也大多具有类似特点,在这些信息的作用下,他们想象中的雄安新区是一个精彩的大都市。线上的交往互动使乡村居民跳出了日常固有的生活场景,彼此的信息交换增强了他们对他人城市生活的认知,刺激着他们的新想象。

雄安新区线上交往与都市想象研究报告

在小王营村这样较为传统的乡村社会中,人们之间最常见的交往形式是面对面的互动。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村民大都能熟练使用微信、QQ等即时通信软件或应用,贴吧、论坛等社交网站也为村里的年轻人所喜欢。“微信我会用,我儿子给我手机装了,我儿子他们一家在市里,周六日的时候才回村里,平时我想我孙女儿的时候,我就跟她视频。”随着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广泛使用,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被打破了,村民之间的交往不仅仅在线下,也逐步实现了向线上的转移,人际交往呈现出媒介化的特点。

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随着作为人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而存在的电子媒介的发展,人类将再次回到部落化的“地球村”时代。如今,媒介的繁荣确实把世界各地的人都连在了一起。媒介的这种延伸作用使小王营村的人际交往范围不再局限于周边,交往对象也不单纯是身边的人。“雄安新区没成立之前,我在网上跟别人聊天的时候,别人问我是哪儿的,我说安新的,但是别人不知道安新是哪儿啊!别人再问我是哪儿的,我就直接说白洋淀附近的。雄安新区成立后,我也不说白洋淀了,一说雄安新区大家立马就知道了!后来有一次在我们那个玩王者荣耀的群里聊天,大家知道我是雄安新区的了,有几个人还加了我(好友),问了问我们这边的情况。”雄安新区的成立给了村里年轻人认识外边朋友的契机,微信群、网络游戏、各类贴吧论坛,多种交互性的媒介方式让这一切变成了可能。“我上网没事儿的时候就逛贴吧,贴吧经常会有各种讨论群,我也加了不少。哪儿量地了,哪个村要入驻工作组了,哪儿开始种树了,哪儿进行推演了,哪儿要建成什么样,都在里面讨论。在群里面认识了不少三县的人,还有外地关注雄安新区的人。”人际交往的媒介化使小王营村村民的人际交往突破了熟人社会的局限,拓展了小王营村年轻一代的社交圈子,使他们建立起除基于血缘、地缘关系之外的另一种社会关系。媒介的使用扩大了他们的交往范围,丰富了他们的交流对象。

常年泡在网上的年轻一代,对新兴事物有着极高的热情,相比邻里之间侃大山式的交流,他们更热衷于在网上与人交流去感受这个多彩的社会。充满活力的年轻一代通过各种媒介认识了许多自己圈子以外的人,搭建起了自己人际交往的弱关系网络。在与这些弱关系网络的互动中,与城市有关的文化活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传递到这个相对传统的乡村,使他们对大都市有了更多的了解。由于线上交往的表浅性和娱乐性,他们获取的城市信息也大多具有类似特点,在这些信息的作用下,他们想象中的雄安新区是一个精彩的大都市。

“我喜欢上天涯看别人的帖子,跟楼主互动就感觉参与他们的生活一样,在有的帖子里我已经混成了‘老人’,也认识了很多朋友,看人家过的生活觉得真是很精彩。他们下班了可以随时去看电影,周末了可以约朋友去看各种展览,玩的地方不仅多,而且有的还很有格调。还能买到各种稀罕的蔬菜,他们在帖子里晒自己做的菜,有的我都没见过!新区一来,这些东西肯定也都带来了,我们的生活也能像他们一样精彩!”(田晓辉)

“我爱养花,关注了不少养花的公众号,公众号搞活动给我们建了一个微信群,我在群里认识了一个朋友,她在北京的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她平时除了养花之外,业余生活很丰富,去看各种演唱会,和朋友去旅行,上次见她发朋友圈想找人一起去泰山玩。大城市就是好,随处就可以找到一群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可以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么高规格的雄安新区建成,我们应该也可以过上那样的生活吧。”(梁璐)

“我玩微博,经常给一些大V们评论、点赞,有一次网上那些人给我的评论点了将近200个赞,我关注的这些人大家都无一例外地生活在城市,不是北京就是上海深圳,就连送外卖的小哥也有几百万的粉丝。还是城市生活精彩,如果城市生活不丰富,这些博主们怎么能把微博做得这么好,雄安新区是和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比肩的,我觉得我们这以后也错不了。”(田飞)(www.daowen.com)

媒介的使用使小王营村村民搭建起了与乡村生活之外的群体交流的桥梁,这种桥梁使更多城市人觉得稀松平常而乡村居民鲜少了解的细节性信息得以传递过来。线上的交往互动使乡村居民跳出了日常固有的生活场景,彼此的信息交换增强了他们对他人城市生活的认知,刺激着他们的新想象。

【注释】

[1]本章作者:王冰。

[2][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