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雄安新区城市媒介发展前景评估报告

雄安新区城市媒介发展前景评估报告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支持为雄安新区的城市媒介带来各种媒介资源的对接,也为雄安新区城市媒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劲推力。综上,雄安新区的微博媒介运营和发展状况也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然而,就目前的统计结果看,账号数量显然不能满足雄安新区的城市功能要求。根据目前的统计,雄安新区当前的微博功能仍然以政务为主。

雄安新区城市媒介发展前景评估报告

对一个地区的媒介发展前景进行评估的最佳方式为SWOT分析,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用该方法得出来的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11]。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境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1.政策支持带来的优势

雄安新区城市媒介的最大优势是政策支持。党中央、国务院、河北省委、省政府从媒介组织机构、队伍、制度、法规、资金等各个方面均给予了大力支持。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央媒体对雄安新区提供的点对点式的媒介资源对接。

2018年1月16日,人民日报社与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签署《共建雄安新区文化传媒平台战略合作协议》(图11-2),并在该协议的基础上创办了雄安新区文化传媒平台。该平台下设“雄安媒体中心(中央厨房)”“雄安天下手机客户端APP与PC端门户网站——人民雄安网,全方位、多角度地覆盖了城市信息的主要流通渠道。

图11-2 2018年1月16日,人民日报社与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图片来源:河北长城网)

雄安新区文化传媒平台是雄安新区成立以来级别最高、规格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媒介组织。这种全媒体矩阵式的平台型媒介形态摒弃了传统模式中地方报业集团、地方广播电视集团和互联网集团各自为政的局面,将平面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与互联网媒体融合在一起,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融媒体模式——雄安模式。此外,在部门设置上,雄安新区文化传媒平台成立了雄安媒体中心、雄安国际文化传媒集团、雄安智能媒体云和文化传媒创新基金四个机构。

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支持为雄安新区的城市媒介带来各种媒介资源的对接,也为雄安新区城市媒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劲推力。

2.基础薄弱导致的劣势

雄安新区由于本地经济不发达,原有城市媒介的基础极为薄弱,在广电集团方面仅有雄县广播电视台、安新县广播电视台和容城县广播电视台。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也不容乐观,以微信和微博为例,以“雄安” 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并整理,结果如下。

在微信公众号方面,笔者截取了前二十名微信公众号并统计了相关数据,分别是:“雄安发布”“雄安头条播报”“雄安新区热点”“沃趣雄安”“雄安移动”“雄安新区第一时间”“雄安见闻”“雄安新区专刊”“雄安新区”“时尚雄安”“雄安生活网”“1雄安发布”“雄安人官网”“雄安新区趣事”“雄安门户”“你好雄安”“雄安招聘”“雄安新鲜事”“雄安公益”“雄安股市投资”。

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整理,笔者发现雄安新区微信公众号有如下特点。

首先,党媒的发展力度仍然欠缺。与深圳经济特区微信公众号的数据统计相比,雄安新区的党媒微信公众号较少,只有容城市委宣传部运营的“雄安发布”、《河北青年报》运营的“雄安头条播报”和保定日报社运营的“雄安新区专刊”,共3个,其余17个仍然以企业和个人运营的媒体为主(见图11-3)。

其次,微信运营的整体状况不佳。主要表现在整体上内容杂乱,质量有待提高,受众定位不精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党媒的运营状况总体较好,在数量上却不占优势;第二,企业和个人的运营状况不佳,却在数量上占有优势。

图11-3 雄安新区微信公众号媒介性质比例统计图

再次,自媒体发展进度略显滞后。雄安新区的城市定位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改革开放之后除了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战略布局最高的特区城市。然而,经过将近一年的发展,微信公众号的整体水平仍然停留在县级发展水平,城市定位与新媒体发展水平严重不符。

最后,新媒体布局分散,层次混乱,没有形成合理的结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雄安新区的政务微信只有一个,即“雄安发布”;以新闻为媒介功能的微信公众号有12个;以消费为媒介功能的微信公众号有7个;交通教育、娱乐、住房类的微信公众号为0。过于单一的结构布局远不足以支撑雄安新区的城市功能(见图11-4)。

图11-4 雄安新区微信公众号媒介功能统计图

在微博的媒介布局上,以“雄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得到8个结果,分别是“雄安发布”“雄安新区生活圈CX”“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雄安新区家园网”“人民雄安网”“雄安网”“华丰融创雄安新区投资研究中心”“雄安新区发展聚焦”。其中,“雄安发布”的运营单位为河北省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的运营单位为中国传媒大学,“人民雄安网”的运营单位为人民网,其余5个都是企业或个人运营的媒体。

从媒介功能的角度来说,政务微博有3个,分别是“雄安发布”“人民雄安网”“雄安网”,其余5个都是消费类性质。

在以标签为分类标准进行统计时,搜索结果更显匮乏,只有4个:“雄安网”的运营单位是北京小趣文化有限公司;“雄安新区发展聚焦” 的运营单位为个人;“王无敌”的运营主体为个人;“雄安之声”的运营单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交通广播。

综上,雄安新区的微博媒介运营和发展状况也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www.daowen.com)

首先,账号数量少。雄安新区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区,科技、教育、文化、经济等非首都功能是雄安新区的承载重点,新媒体媒介的布局也应该立足于雄安新区的城市功能定位,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然而,就目前的统计结果看,账号数量显然不能满足雄安新区的城市功能要求。

其次,内容单薄。根据目前的统计,雄安新区当前的微博功能仍然以政务为主。然而,一个健全的城市媒介应该是集政务、交通、消费、住房、民生、教育等多个维度于一身的综合体,在该综合体的基础上再呈现出更多的细分部分,而非内容单薄的“瘸腿”媒介。

再次,党媒的布局力度仍然欠缺。从深圳经济特区的新媒体媒介布局可以看出,党媒占据主导地位是成熟的城市媒介呈现出的一个主要特点。无论是微博、微信还是门户网站,党媒在数量、内容、影响力、受众覆盖面上都应该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城市媒介的布局与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党媒的发展力度,与其他类型的媒介一同为服务城市居民的战略布局。

3.媒介融合带来的机会

媒介技术是在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上衍生出的副产品,只有与整个社会的科技发展水平相结合才能发挥本身的价值。因此,不能孤立地看待媒介技术为雄安新区带来的一系列机遇,而应该将之与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相结合才具有讨论意义。

之所以说媒介技术会为城市建设带来一系列机遇,主要是因为新的媒介技术推动媒介融合,进而衍生出新的媒介形态,填补了一系列的市场空白,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几十年来,计算机科学突飞猛进,以互联网、软件应用、数字计算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以惊人的增长速度,成为当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摩尔定律”越来越短的更新周期,都使媒介技术和信息产品在城市媒介的搭建组合上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对媒介发展历史的回顾可以发现,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虽然诸多媒介的交叉部分越来越多,不同媒介之间的界限依然存在。通过对媒介形态和媒介内容的分析可以迅速判断出媒介的种类,这说明媒介技术尚未达到形态整合的天花板,“发展红利”依然存在。许颖在《互动、整合、大融合——媒介融合的三个层次》一文中认为,媒介融合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对所有单一的媒介形态的彻底颠覆,这种颠覆表现为“你不是我,我不是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总体特征[12],如图11-5所示。

图11-5 不同阶段媒介技术的传播形态[13]

目前的媒介技术虽然实现了视觉媒介与听觉媒介的融合,但距离颠覆型媒介还有一定的距离。媒介技术的“发展红利”虽然面向整个社会,然而正如上文所言,政策的支持使雄安新区在技术发展上具备更大的竞争力,诸如“融媒体平台”等各种中央媒体和科技公司的入驻也为雄安新区的科技水平注入了新鲜血液,种种机遇将使雄安新区更容易在媒介形态上有所突破。

4.数字鸿沟带来的挑战

“当一个新兴国家决定发展时,与之相伴随的是一种介乎部落与现代文明之间的传播体系,很典型的是,它的乡村还在传统的生活方式下昏睡,而城市却已经开始与大众媒介和喷气式飞机打上交道了。”[14]施拉姆在《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一书中直言不讳地表达了他对媒介可能带来的数字鸿沟的忧虑。这种忧虑并非无稽之谈。城市媒介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数字鸿沟,并对城市的资本和权力结构产生影响。

城市媒介的服务对象是区域空间内的广大市民,具有“普遍服务” 的特征,每个市民都拥有利用城市媒介享受社会信息的权利。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普遍存在媒介使用的数字鸿沟问题,例如,边缘化人群、弱势群体的媒介使用受限,数字鸿沟拉大,出现“信息贫困”和“知识贫困”。根据田野调查,笔者发现在雄安新区中心地带的小王营村中,“数字鸿沟”现象普遍存在,这给雄安新区城市媒介体系的架构带来一定的挑战。

从空间的角度上来讲,任何城市都可以被看成一种社区,或者说基于人与人交往的物理载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谢静在《传播的社区——社区构成与组织的传播研究》一书中,将社区分为基于虚拟与现实的地域性社区、基于协商与共识的建构性社区、基于组织与合作的构成性社区三种[15]。本章的研究对象是城市媒介体系,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大众传播媒介和城市空间本身。前者可以说是一种虚拟的社区;后者是物理空间上的实体社区。为使本章的逻辑更加合理,笔者更多地将目光集中在虚拟社区与实体社区关系的探讨上。

城市媒介与城市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城市形成的最初时期。在城市形成之初,城市空间是主导媒介形态的最重要因素,人与人之间的口语传播,广场、寺庙教堂、休息场所等公共领域内的文字传播与群体交流,以及城市的空间、交通、道路、建筑物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最早的城邦文明。古代城邦的闲聊文化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古代城邦本身就是一种媒介。

虽然历经了千年的发展,城市媒介的形态也不断进化,衍生出平面媒介、电子媒介和基于虚拟社区的网络媒介[16],城市空间本身扮演的媒介角色却没有消失。在我国一些基层的村落和社区中,仍然可以窥到城市形成之初以口语和闲聊为载体的媒介形态。这种形态是基于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归属感,以小范围空间内的地理共同体为载体,兼具社会特点和地理特点的双重属性的一种特殊形态[17]

在对雄安新区的城市媒介研究中,笔者以安新县大王镇小王营村为研究样本,从多个维度分析了雄安新区小王营村社区媒介的构成与现状。

首先,从媒介构成上来看,雄安新区小王营村整体上呈现出大众媒介缺失的状态,没有报纸、广播、电视台。这与我国当前的媒介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我国实行的是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村一级的基层行政单位不允许设置如报纸、广播站、电视台等媒介单位。但是,这并不影响社区内其他媒介的运作,古代城邦式的社区沟通在雄安新区小王营村内仍然普遍存在。笔者随机选取了100名村民为研究样本,经过统计,发现小王营村本地信息的传播大体上遵循以村委会为信源,以时间为单位逐步衰减的状态。在一天内能够接收到本地社区信息的村民占总比的6%;除去第一天的一周之内能够接收到本地社区信息的村民占总比的19%;除去第一周的一个月之内能够接收到本地社区信息的村民占总比的23%;超过一个月才接收到本地社区信息的村民占总比的52%(见表11-2)。

表11-2 雄安新区小王营村本地社区信息时间跨度衰减表

在空间的横向传播上,雄安新区小王营村社区的信息呈现出以村落区片为单位向周边辐射的趋势。以小王营村委会为中心,围绕村委会的社区信息传播强度最大,准确度最高。以村委会为圆心的周边村落空间接收到的社区信息逐步递减,至边缘地区基本上衰减到零。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第一,从媒介形态的角度来讲,雄安新区小王营村的媒介形态仍然以村委会喇叭广播、村委会公开栏、横幅、墙体标语和公共场所的闲聊为主要方式。这种形态的媒介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衰减性,直接导致社区的信息流动受限于较小的范围内。

第二,地理位置对社区成员的沟通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接收时间、信息强度与信源距离成正比,距离村委会越近的受众,越能够更早地接收到社区信息;反之则越晚。同样,从空间角度来讲,这种古代城邦式的社区媒介使雄安新区小王营村的受众在信息接收上产生固化现象。由于调查样本的空间位置在社区内相对固定,而社区媒介的传播效果在空间上递减,二者的叠加衍生出信息地位的不平等——距离社区媒介的信源越近,媒介接触越频繁,获取的信息越多;距离社区媒介的信源越远,媒介接触越少,获取的信息相应更少。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媒介的信源(村委会喇叭式广播、公开栏、横幅、墙体标语和村民休闲中心)就成为衡量社区受众媒介接触的唯一变量。并且,由于该“变量” 实际上并没有发生变化,因而会导致社区受众媒介接触地位的固化,并进一步衍生出媒介接触的马太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