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近岸水环境要素观测误差与分析策略

近岸水环境要素观测误差与分析策略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12分别展示了我国近岸/内陆水体TSS不同时刻的观测误差时空分布趋势图。结果表明也是在14:30的观测误差达到最小,其误差水平集中在12.4 %。图4-14太湖TSS观测时刻误差统计直方图图4-15渤海湾TSS观测时刻误差统计直方图图4-16长江口TSS观测时刻误差统计直方图表4-10和图4-18分别给出了我国近岸/内陆典型区域太湖、渤海湾、长江口和南海的TSS观测时刻30%误差比分布表和误差均值分布图。

近岸水环境要素观测误差与分析策略

图4-12分别展示了我国近岸/内陆水体TSS不同时刻的观测误差时空分布趋势图。该趋势图揭示了TSS观测时刻误差的两个典型特征:①从08:30—15:30,不同时刻的观测误差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该差异特征也论证了不适当的或者不充足的遥感观测将引入较大的水环境观测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同时也证明了最优观测时刻分析的合理性和存在性;②从空间分布上,观测时刻误差存在典型的区域差异性,即不同的观测区域,由于其水环境动态变化特征的不同,其观测时刻误差和最优观测策略的选取都存在差异,需要根据研究区域进行区域化的调整。因此本节将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

首先针对GOCI数据有效覆盖的我国近岸/内陆水体,分析了整体上的观测误差分布趋势。图4-13给出了我国近岸/内陆水体TSS观测时刻误差统计直方图,其中柱状图为直方图分布数据,实线为累加概率分布。表4-9列出来基于误差直方图的各个观测时刻的误差分析数据表,以误差均值、误差峰值、30%误差比(即小于30 %的误差所占整体的比例)和误差标准差作为评判标准,分析最优观测时刻及观测策略,较小的误差均值和误差峰值代表该时刻的观测效果较优。从08:30—15:30,TSS的观测误差均值变化为31.6%,32.5%,29.9%,30.7%,29.5%,31.1%,21.5 %,69.7 %,即在14:30的观测误差达到最小。从整体区域的误差水平来看,该时刻的观测可以达到最佳的观测效果。

图4-12 我国近岸/内陆水体TSS观测时刻误差时空分布图

表4-9 我国近岸/内陆水体TSS观测时刻误差分析

图4-13 我国近岸/内陆水体TSS观测时刻误差统计直方图

同时,从08:30—15:30,TSS的观测误差峰值变化为23.3 %,16.7 %/32.1 %,15.1%/29.5%,15.1 %/29.9 %,14.8 %/33.2 %,18.2 %,12.4 %,19.4 %/50.3 %。结果表明也是在14:30的观测误差达到最小,其误差水平集中在12.4 %。其他时刻如09:30等存在典型的双峰现象,其中较小的误差峰对应于图4-12中误差较低的区域,较大的峰值对应于误差较高的区域。即这些观测时刻不利用整体区域的观测。30 %误差比代表了小于30%的误差所占的整体区域的比例,该值越大,表示满足精度优于30 %的区域越多,观测效果越好。综合上述各个观测时刻的误差分析,对于我国近岸/内陆水体的观测,在14:30实施观测,可以有效提高观测精度,降低整体误差水平。

由于不同区域的观测误差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了更有效地获取不同区域的最优观测时刻,选取了多个典型子区域,包括太湖、渤海湾、长江口和南海区域,并对各个子区域进行上述的误差分析,结果分别如图4-14、图4-15、图4-16和图4-17所示:各个子区域的误差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其中太湖水体整体的误差水平较小,分布较集中;渤海湾误差分布略大于太湖,且观测时刻误差变化增大;长江口水体的误差水平相对较高,动态变异较大,且存在双峰现象,说明该区域内的不均一变异特性较明显;南海区域水体相对误差变化较明显。

图4-14 太湖TSS观测时刻误差统计直方图

(www.daowen.com)

图4-15 渤海湾TSS观测时刻误差统计直方图

图4-16 长江口TSS观测时刻误差统计直方图

表4-10和图4-18分别给出了我国近岸/内陆典型区域太湖、渤海湾、长江口和南海的TSS观测时刻30%误差比分布表和误差均值分布图。对于太湖水体,由于观测时刻变化引起的TSS观测误差整体较小,其均值水平多处于15%以下,且约90 %以上的区域误差小于30%,除了08:30和15:30两个时刻的观测误差相对偏大,其余观测时刻结果较为一致,因此对太湖水体的观测由于其相对日内变化较小,可以选择上午09:00到下午14:30的观测窗口。渤海湾的误差水平略高于太湖,平均误差水平在20 %左右,08:30和15:30两个时刻的观测误差较大,达到30%~40%,其他时刻误差变化相对稳定。长江口的水体动态变化较显著,误差均值水平呈现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13:30达到误差最低值,且该时刻30%误差比达到82%,11:30的误差水平与之相当,其余时刻的观测误差相对较大。南海除去15:30的观测以外,整体表现出误差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08:30和14:30误差较小,但14:30的30%误差比较高,更有利于观测精度的提高。

图4-17 南海TSS观测时刻误差统计直方图

表4-10 我国近岸/内陆水体TSS观测时刻误差30%误差比分布表

图4-18 我国近岸/内陆水体TSS观测时刻误差均值分布图

综上,对于我国近岸/内陆水体整体区域的观测,其最优观测时刻和窗口为14:30左右,可以有效提高观测精度,降低整体误差水平。而对于不同变化特性的研究区域,最优观测时刻具有区域差异性。其中太湖和渤海湾在09:00—14:30的观测窗口均可达到较高的观测精度,长江口高动态水体最优观测窗口为11:30—13:30,达到误差最低值,且该时刻30%误差比达到82 %。而南海的较优的观测时刻在08:30和14:30。因此,考虑到上述观测窗口的差异,在针对不同动态特性水体的现场和卫星遥感观测时,需要选择相对应的观测窗口以达到最优化的水环境观测精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