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解读《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论文集》关于定海黄氏著作的研究资料

解读《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论文集》关于定海黄氏著作的研究资料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涅晚清时期,浙江定海黄氏家族产生过两位经学名家。要客观全面地认识浙东学术和清代经学史的发展,定海黄氏著作不能忽略。黄氏经学,尤其关于“三礼”之学,正是“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标点工作正在进行中。现把调查所得的定海黄氏著作情况,当代的整理研究情况,及晚清以来学人的评价摘要排列如下,以期各位专家能作深入一步的研究,并指导我们的工作。《尚书启蒙》五卷。《春秋释》四卷。

解读《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论文集》关于定海黄氏著作的研究资料

长涅

晚清时期,浙江定海黄氏家族产生过两位经学名家。父黄式三(1789-1862),字微香,号儆居;子黄以周(1828—1899),字元同,号儆季。他们著述宏富,学术地位崇隆。黄以周还曾主讲于江阴南菁书院、宁波辨志书院,倡导”实事求是,莫作调人”的学风,培养了唐文治、吴稚晖等千余名弟子。这些事迹和学术成就记载于《清史稿》、《清儒学案》等史籍中,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等都给予极高的评价。但是建国以后,由于时代政治的原因,其渐近湮没,以至一些学术史著作略而不论。

要客观全面地认识浙东学术和清代经学史的发展,定海黄氏著作不能忽略。近年来,吴光教授对“浙学”概念作了新的界定,认为中义的“浙学”指渊源于东汉,酝酿形成于两宋,转型于明代,发扬光大于清代的浙东经史之学。[1]在“史”之前加上“经”,显然更合乎“浙学”的实际情况。黄氏经学,尤其关于“三礼”之学,正是“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可以拓展浙东学术的研究领域,更全面地梳理清代经学史。

基于上述的认识,也怀着对乡贤的敬重之念,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拟由詹亚园副教授和我牵头,整理出版《黄式三全集》、《黄以周全集》。此项工程得到了吴光教授等省内外专家的具体指导,并已获得舟山市委宣传部的支持和资助,其中“《黄以周全集》整理”列入2005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目前标点工作正在进行中。现把调查所得的定海黄氏著作情况,当代的整理研究情况,及晚清以来学人的评价摘要排列如下,以期各位专家能作深入一步的研究,并指导我们的工作。漏误之处,析予教正!

据对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的调查,以及王逸明《黄式三黄以周著述考》的著录,已知黄式三著作有22种:

(1)《易释》四卷(清光绪十四年定海黄氏家整刻本,清光绪间广雅书局刻本,民国九年番禺徐氏重印广雅书局本)。

(2)《尚书启蒙》五卷(清光绪十四年定海黄氏家垫刻本)。

(3)《春秋释》四卷(清光绪十四年定海黄氏家塾刻本,清光绪十五年上海蜚英馆石印本)。

(4)《论语后案》二十卷(清道光二十三年活字印本,清道光二十四年活字卬本,清光绪九年浙江书局本,清光绪木活字本)。

(5)《周季编略》九卷(清同治十二年浙江书局刻本)。

(6)《经说》四卷(清光绪二年黄氏家垫刻本);又五卷(清光绪十四年续刻本)。

(7)《史说》一卷(清光绪二年黄氏家塾刻本);又五卷(清光绪十四年续刻本)。

(8)《读通考》二卷(清光绪二年黄氏家塾刻本,清光绪十四年续刻本)。

(9)《读子集》三卷(清光绪二年黄氏家塾刻本);又四卷(清光绪十四年续刻本)。

(10)《做居杂著》四卷(清光绪二年黄氏家垫刻本);又六卷(清光绪十四年续刻本)。

(11)《儆居外集》四卷(《丛书综录·儆居遗书》列有此目)。

(12)《音均部略》四卷(《丛书综录·儆居遗书》列有此目。萧一山《著述表》称此书未刊)。

(13)《炳烛录》二卷(《丛书综录·儆居遗书》列有此目。萧一山《著述表》称此书未刊)。

(14)《黄氏塾课》(一名《经外绪言》)三卷(清同治二年刻本,清光绪间黄氏家塾刻本)。

(15)《郑君粹言》一卷(《丛书综录·儆居遗书》列有此目。萧一山《著述表》称此书未刊)。

(16)《朱吕问答》一卷(《丛书综录·儆居遗书》列有此目。萧一山《著述表》称此书未刊)。

(17)《古体诗》一卷(《光绪定海厅志》有此目)。

(18)《诗丛说》一卷(萧一山《著述表》有此目)。

(19)《黄氏宗谱》一卷(此书黄式三主修。有道光、光绪间刻本)。

(20)《诗序说通》一卷(《光绪定海厅志》称此书一卷。萧一山《著述表》称此书二卷未成)。

(21)《诗传笺考》一卷(萧一山《著述表》称此书未成)。

(22)《易传通解初稿》(稿本已知黄以周著作有26种:

(1)《礼说》六卷(清光绪二十年南菁讲舍刻本)。

(2)《群经说》四卷(清光绪二十年南菁讲舍刻本)。

(3)《史说略》四卷(清光绪二十年南普讲舍刻本)。

(4)《子叙》一卷(清光绪二十年南普讲舍刻本)。

(5)《儆季集外文》(文23篇,清光绪二十年南菁讲舍刻本)。

(6)《儆季文钞》六卷(清光绪二十年南菁讲舍刻本;卷二之《黄帝内经明堂叙》、《旧钞太素经校本叙》、《黄帝内经九卷集注叙》、《黄帝内经素问重校正叙》又收录于民国十年四川存古书局本《新订六译馆丛书》第五种,民国十二年重印;《黄帝内经明堂附录》(疑《黄帝内经明堂叙》)又收录于光绪二十三年袁昶刊《浙西村舍汇刊》第十九种)。

(7)《军礼司马法考征》二卷(清光绪十八年黄氏试馆刻本)。

(8)《经训比义》三卷(清光绪二十二年南菁讲舍刻本,光绪二十四年重刊本)。

(9)《子思子辑解》七卷(清道光十六年江阴南蔷书院刻本,清光绪二十二年南普讲舍刻本)。

(10)《礼书通故》五十卷(清光绪十九年黄氏试馆本,重校后印本;实为一百卷)。

(11)《周易故训订》二卷(清咸丰五年无锡国学专修馆刻本,民国十一年太仓唐文治刻本,民国十三年施肇曾刊本)。

(12)《周易注疏剩本》一卷(民国十一年太仓唐文治刻本,民国十三年施肇曾刻本)。

(13)《礼说略》三卷(清光绪十四年南菁讲舍刻本,清光绪十五年上海蜚英馆刻本)。

(14)《经说略》二卷(清光绪十四年南菁讲舍刻本,清光绪十五年上海蜚英馆刻本)。

(15)《儆季杂说》(清光绪元年刻本)。

(16)《晏子春秋校勘记》二卷(清光绪二年浙江书局据平津馆本校刻本,清光绪二十三年文瑞楼据平津馆本铅印本,上海扫叶山房民国十二年石印本,中华书局民国间铅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据浙江书局版影印本)。

(L7)《续资治通鉴氏编拾补》六十卷(清光绪九年浙江书局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据浙江书局刻本影印本,中华书局2004年顾吉辰点校本)。

(18)《定海厅志》三十卷(光绪十一年刊本)。

(19)《意林佚子书》(洪焕椿《定海黄以周的经学著作》:“杭县孙氏儆庐藏有此书原稿四期·,亦以周未刊遗稿。")

(20)《唐本说文真伪辨》一卷(据洪焕椿《定海黄以周的经学著作》)。

(21)《经训类编》(洪焕椿《定海黄以周的经学著作》:“定海黄荣爵藏有此书抄本三卷,二册。")

(22)《唐诗约选》(洪焕椿《定海黄以周的经学著作》:“定海黄荣爵藏有此书抄本三卷,二册。”未刊)

(23)《十翼后录》八十卷(稿本)。

(24)《读书小记》(《清史列传·黄式三》:“〈以周〉治群经,著《读书小记》。”)

(25)《先考明经公(黄式三,1759-1832)言行略》一卷(清光绪间刻本)。

(26)《儆李子粹语》二卷(清南通州王兆芳(漱六)辑钞本)。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定海黄氏著作有若干种已影印或整理出版,但经史著作尚未作系统的整理,研究更少。

已知的影印或整理出版的著作有:

(1)黄式三《易释》,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影印,收入《无求备斋易经集成》;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年影印,收入《丛书集成续编》。

(2)黄以周《经训比义》,台北广文书局1977年影印,收入“国学珍籍汇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影印,收入“中国哲学范畴丛刊”;北京出版社2000年影印,收入“四库未收书辑刊”。

(3)黄以周《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据浙江书局刻本影印,收入“宋史要籍汇编”;中华书局2004年整理出版,点校者顾吉辰。

(4)孙星衍、黄以周校《晏子春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据浙江书局刻本影印并断句,收入“诸子百家丛书”。

(5)史致驯修,陈重威、黄以周纂《光绪定海厅志》,上海书店1993年影印,收入“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省专辑。

(6)黄式三《读通考》,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据清光绪十四年续刻本影印,收入贾贵荣辑“九通拾补”。

(7)黄式三《易释》、《尚书启蒙》、《论语后案》、《春秋释》、《周季编略》,黄以周《礼书通故》、《群经说》、《周易注疏剩本》、《礼说》、《礼说略》、《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尚书讲义》、《十翼后录》等13种著作的影印本,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续修四库全书》。(www.daowen.com)

已知的研究著作有:

(1)王逸明编著:《定海黄式三黄以周年谱稿》,载《新编清人年谱稿三种》,学苑出版社2000年版。

(2)胡玉缙撰:《〈礼书通故〉跋》,载《许廎学林》,中华书局1958年7月版;(台)世界书局1963年4月版。

(3)胡玉缙撰:《〈礼说〉跋》,载《许廎学林》,中华书局1958年7月版;(台)世界书局1963年4月版。

(4)胡玉缙撰:《〈礼说略〉跋》,载《许廎学林》,中华书局1958年7月版;(台)世界书局1963年4月版。

(5)李绍户撰:《黄式三〈论语后案〉释例》,载(台)《建设》24卷12期(1976年5月)。

(6)洪焕椿撰:《定海黄以周的经学著作》,载(台)《木铎杂志》24期(1984年4月)。

(7)王和平、刘东海撰:《黄式三》,载《浙江档案》1989年笫12期。

(8)魏永生撰:《黄式三学术思想评议》,载《东方论坛》2000年第3期。

(9)林存阳撰:《黄式三、以周父子“礼学即理学”思想析论》,载《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10)胡本祥等撰:《黄以周治〈内经〉》,载《中华医史杂志》2002年第32卷第1期。另,内容有所涉及的著述:

(1)李葆嘉撰:《〈汉语语音史·先秦音系〉补苴》,载《古汉语研究》1989年第1期。

(2)沈津撰:《美国所见中国善本书志》,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年第5期。

(3)徐启彤撰:《清代吴地书院的演进与学术思潮》,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

(4)傅荣贤撰:《中国古代书院沿革考略》,载《盐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

(5)孙善根撰:《论清代浙东学派的历史地位》,载《浙江学刊》1996年第2期。

(6)王文金撰:《“实事求是“摭拾》,载《安徽史学》1997年第4期。

(7)史革新撰:《理学与晚清社会》,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

(8)诸焕灿撰:《清代浙东学术概说》,载《宁波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9)黄丽芬撰:《南菁书院的办学特色》,载《常熟高专学报》1999年第5期。

(10)许敬生,许振国撰:《清儒研究〈内经〉的方法与成就》,载《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11)方祖猷撰:《陈训慈论浙东学术及其精神》,载《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第4期。

(12)王心喜撰:《浙江古代书院通论》,载《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13)徐复、吴永坤:《章太炎先生《清儒》绎义》,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14)蔡克骄撰:《“浙东史学”再认识》,载《史学理论研究》2002年第3期。

(15)王杰撰:《戴震义理之学的历史评价及近代启蒙意义》,载《文史哲》2003年第2期。

(16)史革新撰:《略论晚清汉学的兴衰与变化》,载《史学月刊》2003年第3期。

(17)方祖猷撰:《浙东学术及其三大学派——浙东学术文化在宁波概述之一》,载《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3期。

(18)方祖猷等撰:《浙东学术在哲学、经学、史学、自然科学和佛学上的贡献——浙东学术文化在宁波概述之二》,载《宁波党校学报》2003年第4期。

(19)邓洪波撰:《中国书院管理体制的形成与演变》,载《大学教育科学》2003年第4期。

(20)林存阳撰:《清代礼学研究散论》,载《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3年第4期。

(21)罗检秋撰:《从清代汉宋关系看今文经学的兴起》,载《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1期。

(22)陈东辉撰:《清代江南地区学术研究兴盛与私家藏书发达之关系初探》,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第4期。

(23)汪林茂撰:《从传统到近代——晚清浙江学术的变迁》,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24)周积明、雷平撰:《清代浙东学派学术谱系的构建》,载《学术月刊》2004年第6期。

(25)蔡克骄撰;《论晚清浙东史学》,载《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26)赵统撰:《试述江阴南菁书院的治学特点》,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27)周积明、雷平撰:《清代学术研究若干领域的新进展及其述评》,载《清史研究》2005年第3期。

(28)溥杰编著:《清代名人千家著作举要》,华夏出版社1992年2月版。

(29)陈其泰、李廷勇著:《中国学术通史(清代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30)黄开国主编:《经学辞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5月版。

(31)史革新著:《晚清理学研究》,(台)文津出版社1994年3月版。

(32)赵永纪主编:《清代学术辞典》,学苑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33)赵统编著:《南菁书院志》,尚未公开出版。

(1)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黄式三《论语后案》“不专主汉宋,而悉心考据,务求至当。其诠释义理,亦深切著明,绝去空疏诘曲之谈。于经文之异文古字,皆随文附注,近世汉学诸家之说,采录尤多。以之教授子弟,既不背于功令,又可以资实学,诚善本也”。

(2)《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二》:“黄式三,字微香,定海人。岁贡生。……於学不立门户,博综群经,治《易》治《春秋》,而尤长《三礼》。”“以周,本名元同,后改今名,以元同为字。同治九年优贡。……博文约礼,实事求是,道高而不立门户。”

(3)《清儒学案·儆居学案》:“儆居(黄式三号)博综群经,尤长'三礼’,谨守郑学而兼尊朱子。……东南称经师者,必日黄氏盛矣

(4)俞棚《礼书通故序》:“其宏纲巨目,凡四十有九,洵足究天人之奥,通古今之宜,视秦蕙田氏《五礼通考》,博或不及,精或过之。”

(5)章太炎《黄先生传》:“其说经陈事,象物闳肃,超出钱大昕、阮元诸儒上远甚。……先生之作,莫大平《礼书通故》,其余有《子思子辑解》、《经训比义》、《黄帝内经集注》及《儆季杂著》五种,皆卓然可传世。”

(6)章太炎《清儒》:“定海黄式三传浙东学,始与皖南交通。其子以周作《礼书通故》,三代度制大定。唯浙江上下诸学说,亦至是完集云。”“黄式三为《论语后案》,时有善言,异于先师,信美而不离其枢者也。”

(7)刘师培《清儒得失论》:“定海黄式三亦学兼汉宋,其子以周继之,然实事求是,不侈空言。”

(8)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晚清则有黄以周的《礼书通故》,最博赡精审,盖清代礼学之后劲矣。”

(9)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最后的一部是黄儆季以周的《礼书通故》一百卷。儆季为微香式三之子,传其家学,博而能精;又成书最晚,先辈所搜辑所考证,供给他以较丰富的资料。所以这部书可谓为集清代礼学之大成。”“黄微香式三,著《周季编略》九卷。……黄书晚出较优。”

(10)唐蔚芝《黄元同先生学案》:“先生年三十余,著书已裒然成巨帙。俞樾先生主讲杭州诂经精舍,先生上书自言其志,频献所著以就正,俞先生优礼答之,不敢以师自居也。瑞安簧漱兰先生督学江南,建南菁精舍,延先生主讲。宁波太守宗香先生建辨志粘舍,聘先生主经学科。南方弟子从之者千余人。”

(11)唐蔚芝《茹经年谱》:乙酉年春,”遂受业于院长黄元同先生之门。先生名以周,浙江定海人,为薇香太夫子之李子,东南经学大师也。闻余讲宋儒之学,甚喜,语余日:'顾亭林先生有言:经学即理学,理学即经学,不可歧而为二。圣门之教,先博后约,子其勉之。'复教余训故、义理合一之旨,先假余陈北溪先生《字义》,余钞读之,逾月而毕。又示所著《经义通故》(后改名《经训比义》),余亦摘其精耍者钞录之。又于藏书楼纵览诸书。自是于经学、小学亦粗得门径矣”。

(12)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黄式三……其复礼说、崇礼说、约礼说,识者以为不朽之作。生平於经说不拘汉宋,择是而从。”黄以周《礼书通故》:“论者谓其博学详说,去非求是,足以窥见先王制作之谭奥。”

(13)陈训慈《清代浙东之史学》:“治学笃行,隐然若承浙东史学之坠绪焉。”

(14)胡适《胡适口述自传》:“吴(稚晖)先生曾就读于,南菁书院'。当吴氏第一次拜谒该院山长名儒黄以周先生时,他看到黄先生书斋上挂着一大幅使他难忘的格言:'实事求是,莫作调人!,这句格言如译成英语或白话,那就是:'寻找真理,绝不含糊!,这些也都说明了我国19世纪一些高等学府里的治学精神。”

(15)钱穆《〈清儒学案〉序》:“儆季少承家学,并尊郑君、朱子,欲以礼学代理学,即以礼学代经学,以泯汉宋之争。《礼书通故》体大思精,盖远承浙东经制遗意,而近绾之于微歙之学者。”

(作者为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1]参见余越《浙东学派与浙江精神学术研讨会观点述要》,载《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