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日本20世纪的教育改革:简明外国教育史

日本20世纪的教育改革:简明外国教育史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而言之,这一时期的日本政府对各级各类教育都进行了深刻的改革,进一步促进了日本教育的发展。战时日本政府也提出了一些教育改革措施。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教育才得以复苏和重建。仅仅20年,日本就增加了20.97倍的教育经费额。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刚进入20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就面临着新的教育改革任务——废除应试教育的统治地位。

日本20世纪的教育改革:简明外国教育史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方面发展迅速,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成为军事封建主义国家,具有强烈的侵略性,与此对应的日本教育也逐步演变成军国主义教育。19世纪末,经过前一阶段改革的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同时,西方的各种文化,包括自由主义思想,也迅速渗透到日本社会中,强烈地冲击着日本的传统文化。为了寻找一条继承日本传统文化,抵御西方文化影响的途径,1890年,日本颁布了《教育敕语》,重申忠孝为日本国体之精华、日本教育之渊源,要求日本国民孝父母、友兄弟、遵国法,义勇奉公、辅佐皇运等为其主要内容。[8]从此,日本教育的发展转向强调民族主义和加强国家对各类教育的控制。这一时期,日本加强了对初等教育的控制,1907年颁布了《再改正小学校令》。该法案规定所有的私立小学全部改为公立小学,小学年限延长为六年并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在改革初等教育学制的过程中,也对初等教育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增设了修身、阅读、作文、算术、体操地理历史等一系列课程。日本的中等教育也在这一时期进行了整顿,1918年和1919年,日本分别颁布了《高级中学令》与《修订中学校令》,重点发展高中教育,强调高中应以完成高等普通教育为目的,加强国民道德教育的实施,同时强调利用各种途径发展高中教育;除了国立高中外,允许并鼓励私立高中和地方高中的设立,放宽高中的学习年限,三年制和七年制并存。同时期,日本政府还颁布了《高等女子学校令》和《高等女子学校令施行规则》两个法案来加强女子中等教育,中等师范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也随着《修订实业学校令》的颁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和发展。为了培养高级人才,日本政府于1918年颁布了《大学令》,除了国立大学外,允许设立私立大学和地方大学,大学可以是由多个学部组成的综合大学,比如东京大学、九州大学等,也可设单科大学,比如东京商科大学、新潟医科大学等。该法案的颁布,推动了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总而言之,这一时期的日本政府对各级各类教育都进行了深刻的改革,进一步促进了日本教育的发展。

但在1926年,日本裕仁天皇即位后,大肆鼓吹军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日本教育开始军国主义化,主要表现为:颁布一系列的政策强化军国主义;加强对日本师生民主进步运动的控制和镇压;强化军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军国主义思想的传播;军事训练学校化和社会化。[9]到1937年前后,日本开始实施战时教育体制,教育成为战争的工具和机器,军国主义思想广泛传播于学校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战时日本政府也提出了一些教育改革措施。在初等教育方面,颁布了《国民学校令》;在中等教育方面,实行中等教育综合制度;在师范教育方面,修改了《师范学校令》;在高等教育方面,强调大学要培养军国主义分子。但由于战争的进行,这些改革并未落到实处。1945年,日本颁布《战时教育令》,学校一律停办,日本教育一度陷入瘫痪状态。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教育才得以复苏和重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宣布放弃军国主义政策,实施和平建设的基本国策。1946年,日本颁布了新的《日本国宪法》,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47年,日本国会相继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彻底否定了战时军国主义教育,为新时期的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开端。《教育基本法》的主要精神包括:①确定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和平的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②全体国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③尊重学术自由;④政治教育要培养有理智的国民;⑤国立、公立学校禁止进行宗教教育;⑥教育机会均等,男女同校;⑦教师应完成自己的使命,受到社会尊重,保证教师的良好待遇;⑧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应该得到鼓励和发展。[10]《教育基本法》的精神与战前军国主义教育截然不同,对战后日本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它被称为日本教育史上划时代的教育文献。作为《教育基本法》的补充,《学校教育法》规定废除中央集权,实行地方分权;采用“六三三四学制”等。除此之外,对儿童入学年龄、男女同校、高级中学的课程设置、高等教育机构的改组、教员、校长、教育经费等也做了相应的规定。虽然只是补充法案,其中也有不完善的部分,但是《学校教育法》的实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教育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日本经济发展迅速,经济高速增长的趋势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作为社会子系统的教育也随着经济的激增得到了快速发展。日本每次提出发展经济计划都会伴随着相应的教育改革,把培养人才作为实现经济目标的重要条件,经济与教育相互促进、相互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后,日本普通高中的毕业生成了社会各行各业的主要就业人员,普通高中的毕业生与职业技术人员竞争岗位的矛盾日益明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1951年,日本文部科学省颁布了《产业教育振兴法》,强调振兴职业教育,在发展职业高中的同时,将职业课程纳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双管齐下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1957年,日本出台了《新长期经济计划》,首次通过立法的形式将教育发展计划编入经济计划,加强科学技术的教育,实施科教振兴战略。此后的10年,日本政府相继颁布了一些政策,都是围绕培养科技人才、振兴日本经济展开的。1960年颁布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强调普及和提高中等教育,加强科学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科技人员;1965年颁布了《中期经济计划》,再一次强调提高人的能力和振兴科学技术;1967年颁布了《经济社会发展计划》,重申提高人的能力,并且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仅仅20年,日本就增加了20.97倍的教育经费额。[11]虽然这一时期日本的教育和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巨大,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应试教育。(www.daowen.com)

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刚进入20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就面临着新的教育改革任务——废除应试教育的统治地位。1971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了《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综合扩充、整顿的基本措施》咨询报告,拉开了日本自明治维新和战后初期两次重大教育改革之后的第三次教育改革的序幕。这次改革涉及的内容广泛,主要在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在中小学教育方面,日本提出了三个基本目标: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及终身成长;国家和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提高课程水平、为适龄儿童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及制定合理的教育政策;教育者要具备较高的水平和特长,要对教育工作充满自豪感。为了实现这三个目标,日本政府还制定了相关的十项具体措施,包括课程体制改革;学校教育各个阶段的改革;家庭、社区、学校三者互助;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扩充幼儿园;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改善教育条件;制定多样化的特殊教育政策;规范管理私立学校;保证教育者的质量;建立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在高等教育方面,报告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高等教育机构不仅要为人们提供多种类的教育机会,还要提高学术研究水平;高等教育应将一般问题的解决方案纳入专门教育课程;高等教育机构兼具教育和研究的自由;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开放;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满足社会的需要。为了实现上述五个目标,报告提出了十二项具体措施:要根据入学要求和修业年限的不同对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分类;高等教育应该对一般公众开放;运用教学工具改革教学方法;课程的深化改革;建立健全高等教育机构管理机制;设立独立的行政管理中心;禁止内外组织对高等教育施压;建立校外评议会制度;促进基金组织发挥其功能;建立资助体制,改革奖学金制度;倡导课外活动;改革招生体制。以上报告内容被文部省采纳后,对日本教育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关于改善中小学教学计划的标准》《小学初中教学大纲》及《高中教学大纲》,基本内容就是通过改革教学,使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的教育改革更加深入和具体。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日本掀起了以教育的个性化、自由化、国际化为目标的新一轮教育改革。1984年,日本成立了临时教育审议会。1987年,日本文部省成立了教育改革推进本部。二者成为推进日本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的领导机构。从1984年开始,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反复征求各方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报告和改革建议。1987年颁布的《为使教育适应我国社会变化和文化发展而进行的各项改革的基本方针》,提出了面向21世纪要培养面向世界的日本人的教育使命。

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教育改革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上。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国家观念及道德观念的学习,推行地方分权教育管理体制,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改革入学考试制度等。高等教育阶段:注重大学的个性和特色,改革教学以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强化大学的社会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民众的终身学习意识等。此后,日本政府陆续推行了许多新举措,不断通过立法的形式保障各个阶段教育的实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学内容也变得更基本、更科学、更实用、更能反映时代发展。[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