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罗马各历史时期的教育情况与特点

古罗马各历史时期的教育情况与特点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罗马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奴隶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经济空前繁荣。古罗马共和国内奴隶与奴隶主、平民与贵族之间的各种矛盾和斗争促使古罗马进入共和后期,这一时期的教育与早期的教育最明显的不同便是学校制度的建立。公元前1世纪末叶,古罗马进入帝国时期。

古罗马各历史时期的教育情况与特点

罗马原是意大利半岛上的一个奴隶制小城邦,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经过几百年的征战扩张,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至395年,古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从此西欧奴隶制终结,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古罗马在物质生产和文化方面,在学校制度的创立以及拉丁文的发明方面都曾取得许多成就,对后世的文化、教育有较大影响。古罗马一般可分为王政、共和、帝国三个时期,其教育在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征。

公元前6世纪初至公元前3世纪以前,即共和早期,古罗马的经济农业为主。公民除务农以外,还需参战。这时的教育基本是以培养农夫、军人为目标的家庭教育。每一个普通公民都既做农民,又当兵士。当时的罗马尚未出现学校,家庭既是经济单位,也是教育单位,因此,有关生活、生产的知识、技能和道德教育均在家庭中进行。此外,公民还要记诵《十二铜表法》[1]

公元前3世纪以后,古罗马开始大肆向外扩张。古罗马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奴隶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经济空前繁荣。古罗马共和国内奴隶与奴隶主、平民与贵族之间的各种矛盾和斗争促使古罗马进入共和后期,这一时期的教育与早期的教育最明显的不同便是学校制度的建立。公元前146年,古罗马兼并古希腊城,古希腊大批教师为了生计来到古罗马办学,从此,古罗马的文化、科学、教育受到了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古希腊文化以思辨哲学为核心,推崇文雅教育;古罗马文化则强调实效,注重培养具有实际才干的政治家和管理者。古罗马人在吸收古希腊文化的同时大力发展本国文化教育,两种文化的融合使古罗马逐步形成了以培养演说家、政治家为目标的私立学校模式的教育系统,也逐渐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古希腊罗马文化。这一时期的初等教育普遍以7~12岁的平民子女为教育对象,贵族家庭不屑将子女送入小学,而是专门雇佣家庭教师来家中授学。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学生背,体罚盛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读、写、算、道德格言和《十二铜表法》。中等教育以12~16岁的贵族及富人儿童为教育对象,以古希腊文法学校和拉丁文法学校为主要学校类型。古希腊文法学校主要教授希腊语和希腊文学,包括《荷马史诗[2]和一些古希腊作家的作品。拉丁文法学校则主要教授拉丁语和西塞罗等人的著作,教学方法依旧是简单地讲解、背诵、听写。高等教育以16~20岁准备担任公职的贵族青年为教育对象,学校则是专门的修辞学校,教育目的是培养精于文学、能言善辩的雄辩家和演说家。修辞学校主要讲授的科目有修辞学、哲学、法律学、希腊语、数学、天文学和音乐等。(www.daowen.com)

公元前1世纪末叶,古罗马进入帝国时期。为了统治广大的领土和被征服的民族及部落,帝国需要大批效忠君主的官吏和忠诚的臣民,因此帝国十分重视教育,直接控制学校,并逐步建立起国家教育行政制度。这时的教育目的也发生了改变,从培养能说会道的演说家变成了培养忠诚的官吏和忠实的顺民;对学校的监管也变成了国家监督,将部分私立学校改为国立学校,将教师的私人选聘制改为国家直接委任制。帝国时期的学校仍沿袭共和时期的旧体制,但教育的内容和性质有了变化。初等教育仍以平民子女为主要对象,教学内容是一些文学作品。中等教育发生了重要变化,文法学校的拉丁文学习逐渐代替了希腊文学习;到西罗马帝国时期,教学内容则被拉丁文学习垄断。公元3世纪,文法学校开始把教学重点集中在文法和文学方面,日益趋向形式,忽略内容本身,自然科学、数学、历史地理等实用学科在教学中的地位被削弱,教学与生活脱离,整个教育工作逐渐流于形式主义。高等教育中的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从培养演说家的学校变成了培养忠诚于国家的官吏的学校,虽然文法修辞依旧是主流学科,但师生致力于咬文嚼字,最终也走向了形式主义。到了帝国后期,古罗马奴隶制经济凋敝,政治腐败,精神和道德堕落,学校更是徒具形式,帝国教育也随之衰落,世俗学校消亡,基督教教会学校兴起并成为后来中世纪主要的学校教育组织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