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教育史研究的萌芽时期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教育史研究的萌芽时期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了18世纪后半叶,德国出现了一批较早的教育史著述,诸如曼格尔斯多夫的《历代教育制度研究》、鲁科夫的《德国学校教育史》和尼迈耶的《教育与教学原理》。但是,他仍被称为德国教育史学的鼻祖。他的著作汇集了较丰富的教育史内容,《教育与教学原理》在1796年出版,成为众人称赞的教育史著述,很快在德国流行。他的教育史学观对这一学科的顺利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教育史研究的萌芽时期

从史料记载上看,最早的教育史著述是法国人弗勒里于1675年撰写的《教育精华与教学》,书中主要论述了文艺复兴以前的教学发展和课程理论,肯定了阿拉伯人和希伯来人中世纪教育的巨大影响。弗勒里对当时教育的记述是相当粗略的,但这本书仍可以说是教育史学的先声。

到了18世纪后半叶,德国出现了一批较早的教育史著述,诸如曼格尔斯多夫的《历代教育制度研究》、鲁科夫的《德国学校教育史》和尼迈耶的《教育与教学原理》。曼格尔斯多夫研究教育制度是为了抵消巴泽多的教育主张和当时德国泛爱主义教育运动的影响,因此,曼格尔斯多夫的意图并不是要从过去的教育实践中吸取有利于教育改革的经验,而是要借鉴和援引历史上文明发展标准和规则来抗衡泛爱主义教育。但是,他仍被称为德国教育史学的鼻祖。鲁科夫的《德国学校教育史》概述了德国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并罗列了不少教育史料。尼迈耶是当时有名的教育家,颇受赫尔巴特的赞赏。他的著作汇集了较丰富的教育史内容,《教育与教学原理》在1796年出版,成为众人称赞的教育史著述,很快在德国流行。(www.daowen.com)

然而,当时德国的教育史研究还囿于本国,研究方法亦不科学,教育通史或世界范围的教育史研究几乎没有。对这一状况做出突破性贡献的是海德堡大学的神学教授施瓦茨。他认为,不知教育历史,便不能了解现代教育,教育史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可彰往察来。基于这种独到的见解,施瓦茨在他的著作中,注意记述古代多数民族的教育,并企图把教育史与人类文明史有机地联系起来。他的教育史学观对这一学科的顺利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施瓦茨在任神学教授时,开设了教育史课程,讲授历代教育文献与教育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