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录取通知书不仅仅是通知

录取通知书不仅仅是通知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友们的感慨,固然因为北林大的录取通知书几近“艺术品”,值得用岁月来收藏,又何尝不是对部分高校的变相吐槽?很显然,像北林大这样用心的学校并不多。契约意义上的录取通知书当然不需要那么繁复,但高考招生发展到今天,录取通知的这一功能性早已大大弱化。有那么多网友拥戴,北林大此举也算是触到了大家的“通知书情结”。

录取通知书不仅仅是通知

我们都经历过那个只有白纸黑字的年代,所以才觉得用植物标本特种纸及树叶手绘图案制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特新鲜、特文艺、特有心。

为给考生一份独一无二的录取通知书,北京林业大学请设计师将4片绿色的银杏叶子,组合成风车形状,镶嵌在录取通知书上。右侧还有手工制作的刺槐叶片等植物标本,内插部分为彩铅绘制的树叶,其中五角枫、黄栌、鹅掌楸、女贞紫丁香、银杏等均为北林大校园内的常见植物。用相关负责人的话来说,这与学校文化和特色高度吻合,希望能给新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这样的录取通知书上网一晒,立刻引发众人热议,有的哀叹“生不逢时”,有的则跪求补发一份。网友们的感慨,固然因为北林大的录取通知书几近“艺术品”,值得用岁月来收藏,又何尝不是对部分高校的变相吐槽?

录取通知书不是什么大事。而且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那薄薄的一片纸早已失去了原初的魔力。也正因为内容的退潮,才让形式越来越受关注。怎么让第一次“亲密接触”在褪去了未知的神秘感后,仍可以不同凡响,高校确实需要费一番思量。很显然,像北林大这样用心的学校并不多。

契约意义上的录取通知书当然不需要那么繁复,但高考招生发展到今天,录取通知的这一功能性早已大大弱化。与其说“通知”,不如说是“邀约”或者“纪念”,于是才有了文化的内涵,需要对发放录取通知书的每个细节进行构思与策划。这样的附丽,就是为了不让录取通知书在新媒体时代变“轻”,使其能生长为一种力量。(www.daowen.com)

蔡元培请上北大的录取通知书,让竺可桢代言浙大,一定比简单的文字介绍更有意义;把“惟楚有才,于斯为盛”那对霸气的楹联置顶,也一定会给湖南大学增色许多。北林大让植物“说话”,其妙处就在于:用最形象、最直观的表达向学生勾勒办学特色以及专业方向,外带一点美丽校园的描述,从而让自己的第一次出场显得与众不同。我们感动的不仅是那份创意,更是手工制作的那份用心。

在这个什么都可以复制与打印、无比追求效率的年代,有高校坚持用手工制作录取通知书,相信很多考生能体察出其中的细腻与温暖,也真正体现出了教育的服务属性。那就是学校最好的自我推介,同时也牢牢地攥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有人说,以往各校之间的录取通知书大同小异,那是因为多年的卖方市场导致大学千校一面,连学科与专业设置的差异化都做不到,又怎会顾及小小的录取通知书?

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从一个模子育人转向条条大道成才,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其核心就是个性化办学、差异化发展。这样的转型或许会很漫长,尤其是育人模式的改变不可能朝夕完成。古人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变脸”录取通知书耗力不多,却可以一下子改变学校的形象与气场。有那么多网友拥戴,北林大此举也算是触到了大家的“通知书情结”。

2014年7月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