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关注即将来临的高考,也瞩目高考加分项目调整方案。媒体报道,奥林匹克竞赛获奖学生不再享有保送资格,奥赛、体育加分也将不超过20分。与此同时,各地的高考加分政策进一步收紧,加分项目明显减少,所加分值均有所下调。
为这一“瘦身”之举叫好的,大多着眼于加分的具体操作过程。譬如审核把关不严,导致考生为获取加分资格而弄虚作假;测试标准宽紧不一,影响加分的权威性;等等。因此,一旦加分项目过多,所加分值过大,势必会侵蚀高考的公平公正性。
这的确是一个好的理由,却不是充分的理由。因为有人参与的活动,一定存在着主观性问题,有些是故意的,有些却是无意的。只要活动的精神与社会追求的主流价值相去不远,那么即便在操作上出现了种种问题,也只是“漏洞”而已。我们需要的不是去拆除它们,而是怎样束紧“篱笆”。
但显然,媒体所提到的那些被削减的高考加分政策,并不属于这一类。在高校招生中,给予特定的学生一些加分,初衷是为了补偿他们因地域、种族或其他因素所遭受的不平等教育。同样的升学竞争,少数民族学生会相对弱势,因为汉语通常并非他们的母语。这时候,就需要通过高考加分,来弥合因族群不同所造成的教育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高考加分本质上属于补偿,而非奖励性质。再反观那些已经或正在被削减的加分项目,无一不是对学生特长的“犒赏”。以奥赛为例,绝大多数获奖者来自区域内的名校或重点校。他们已经享受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如果高考加分政策再为其倾斜,那就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了。(www.daowen.com)
在追求公平正义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搞“赢者通吃”的改革,不能让一些强势群体独享教育发展的红利,这才是高考加分“瘦身”的真正目的。所以,需要逐步地把一些奖励性加分减下来,同时还要确保补偿性加分不受影响,甚至得到强化。
至于那些特长突出的考生,完全可以由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通过自主招生等方式来给予关注。虽然自主招生的最后呈现方式也是加分或降分,但它属于“一对一”,对高考公平公正性的影响要远小于那种“一对多”的加分政策。更何况,这有利于高校的特色培育,也更有利于人才培养。
2014年5月2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