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新年来临前,中国校友会网发布了《2014 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综合排名中,北京大学连续7年蝉联排行榜首位,而一直以来名次靠前的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却退出了前5位。至于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以及民办大学排行榜的前5强,也多被一些人们不太熟悉的高校占据。榜单一公布,立刻引发网民的热议和争论,有人直言入选标准“太扯”,更有人怀疑排行榜背后的市场行为。
有没有利益纠葛,我们不得而知。但大学排行榜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撇不清是非。全球第一个大学排行榜是由《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于1983年推出的。这个著名的排行榜同样风波不断,甚至被一些排名靠后的大学联合抵制,认为它歪曲了高等教育的办学宗旨。那就是大学不受政府与社会等外部力量干扰的教学自由、研究自由与学习自由,而排行榜恰恰侵蚀了大学的这种本体价值。
事实上,给大学排名从来就不是一项单纯的学术研究。首先,它是一种依靠主体来进行价值判定的教育行为,而每个主体都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这又会影响到他们选取什么样的指标来量化高校的排名。虽然指标的选择不一定与商业有关,但客观上它会使筛选出来的排行榜千差万别。而大家最反感的也正是这一点,排行榜经常“打架”,前面才力挺,后面就被踩了,有些高校在排行榜上经常演绎“过山车”的行情。
其次,这种带有强烈指向性的研究很容易被异化。大学排名的直接成果就是将学校分成三六九等,并对教师、考生以及各种社会资源的“择校”行为产生引导作用。在这里,信息经媒介广泛传播后,已经转化成为一种信誉资产,因此被排名的高校根本不可能置身事外,否则它就会受到因比较而产生的“挤压式”利益损害。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高校会使出浑身解数来左右排行榜,努力提升自己在榜单上的名次。
既不能秉持中正的立场,又身处利益的漩涡,难怪人们会产生瓜田李下式的猜想与质疑:大学排行榜的“追名”之举,难道没有逐利的企图?如此起劲地给大学排名,理由真像面上说得那么光鲜?那些排名靠前的高校,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推动力?在“怀疑论”盛行的当下,排行榜无法克服的先天性“非客观”缺陷会放大这种暧昧,让它得出的种种结论失去道德的支撑,从而变得是非不断、口水连连,让我们信也不是、疑也不是。(www.daowen.com)
目前的问题是官方或权威的评价依然处于模糊与笼统的状态,所以依托大学或民间机构开发的大学排行榜才有非常抓人眼球的力量。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排行榜就是网络时代的“大V”,它们扮演着高等教育评价领域的“意见领袖”角色,有的甚至以“代言人”自居。虽然它们自说自话,偶尔还会相互指责,但利益攸关者们各取所需,排行榜也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社会“热炒”。
而在这铺天盖地的传播中,大学排行榜不可能得到它想要的严肃的学术评论。除非它能自证清白,让自己的科学研究始终处于开放和可监控的状态,让公众对那些用统计数据包裹起来的利益与价值判断一目了然,经得起全社会的道德审判。这些问题不解决,大学排行榜就无法撇清是非。所以,发布一个排行榜就会制造一次混乱与争吵,失去科学研究应有的严谨性,而变得更像一场闹剧。
老实说,大学排名这种话语权并非很强势。只要被查实大学排行榜有种种失范行为,那么它的公正性与可信度就会变得岌岌可危,甚至不排除被剥夺的可能。现在是到了规范和加强自律的时候了。
2014年1月1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