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过后,这所地处安徽六安小乡镇上的农村中学都会引发大家的争议,这已经成为大家观察基础教育的一个风向标。
毛坦厂中学一届有上万名毕业生,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多年达到80%以上,引发了舆论的极大关注。人们把它与河北的衡水中学、河南的郸城一中、湖北的黄冈中学等著名的“超级中学”相提并论。在缔造了一个又一个高考神话、受到学生家长拥戴以及地方政府高度认可的同时,也招来不少吐槽,一些网友甚至称其为“高考工厂”,是反教育的代表。
不过,批评者可能忘了,这原本是一所缺地利、缺师资、缺生源的农村学校,通过高考把偏远山区的孩子送入北上广等大都市的高等学府,以此来改变他们的人生,可谓善莫大焉。而支持者也请记住,一所倡导“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今日疯狂,明日辉煌”的学校,其实已经偏离教书育人的轨迹,是在制造一架架“考试机器”,而不是培育一个个生动活泼、有思想、有追求的“全人”。
当有些毕业多年的学生为以毛坦厂中学为代表的“高考工厂”大唱赞歌时,不要轻易怀疑他们的真挚情感,同时也一定有人会把这种准军事化管理、魔鬼般的学习生活恨得牙痒痒。能从痛苦的砥砺中成长起来的毕竟还是少数,这也是我们反对将学校办成训练营的缘由之一。我们总希望用爱与温情,而不是皮鞭和拳头,去唤醒那些懵懂的孩子,让他们保持一份对学校与学习的热度。
但在现有的人才选拔体系下,学校最大化地遵循“育分”逻辑,去争取那些稀缺的高等教育资源,不仅合理合法,更符合所有攸关者的利益。你很难让那些欠发达地区的家庭服膺“赢了高考又如何”“成才之路千千万”等信条,也不容易让地方政府抛弃以升学率为核心的教育政绩观,而这似乎还是学校获得更好发展的唯一途径,那些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学校都与高考成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www.daowen.com)
所以,有人直言不讳地声称:“不管你欣赏还是不欣赏,毛坦厂中学仍是当下中国偏远农村最佳教育模式。”因为在那里,向上的社会阶层流动具有无比强大的正当性,所有试图淡化高考、减轻学习负荷的努力都会冒着道德的风险,陷入“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尴尬。看看那些被媒体诟病的励志标语——“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父母养育辛苦,报恩唯有苦读”……被前途、命运、亲情等包裹起来的应试教育,听起来是那么柔软,那么让人血脉贲张。
大概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境里,题海战术、满堂灌才不会被“一棍子打死”,侵害学生的健康权与休息权才会被当作“精细化管理”,放弃对素质教育的认同才会显得理直气壮,学校才会因高考成绩出色而“一俊遮百丑”。这是多么可笑的逻辑啊!我总算明白了,为什么国家意志和教育规律经常会被无视,校园里至今仍在涌动着只顾眼前不看未来、只讲利益不讲情怀的思潮。
复杂的教育环境容易让一些学校产生认知困难。我相信,即便不是最佳,这些迅速走红的“高考工厂”也会吸引很多学校争相效仿;即便不效仿,它们也在撕裂、分化着全社会的教育观念,让“育人”之路变得越来越艰难。
2016年7月1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