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为什么不在课堂外学习繁体字?

为什么不在课堂外学习繁体字?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挺繁派”是站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立场,因为繁体字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内涵;而“挺简派”则强调汉字简化是历史规律,简体字的推行和普及大大降低了社会的文盲率。所以,比较适宜的做法是鼓励教师将繁体字渗透在日常的汉字教学或语文教学中,讲究点到即止、潜移默化、于无声处听惊雷。

为什么不在课堂外学习繁体字?

每年两会,总有一些委员代表关于教育的提案让全社会议论纷纷,有人叫好,有人吐槽。

冯小刚、张国立曾联合提交了一份关于在校园课堂里教授部分繁体字的提案,他们希望能在学校里恢复几十个或者一两百个有文化含义的繁体字。

只要回溯一下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关于“繁简字之争”从来就没有中断过。“挺繁派”是站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立场,因为繁体字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内涵;而“挺简派”则强调汉字简化是历史规律,简体字的推行和普及大大降低了社会的文盲率。应该说,两派的主张都有些道理。恢复汉字在象形、表情、达意等方面的功能,有利于全民族的文化认同;但要重新回到繁体字时代,辨识和书写那些笔划繁复的文字,似乎也不太现实。

因而折中之法就是“识繁就简”,既沿用简体字的书写,又不忽略繁体字的识读。既然把重心放在识读上,就没必要硬性规定繁体字必须进教材、进课堂、进试卷,甚至单独为它们开课讲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体验,翻来覆去地听了几盒张学友的磁带,看了几遍《霍元甲》或《射雕英雄传》,居然就认识了那些素未谋面的繁体字。

事实上,就识读而言,我坚信TVB电视剧的一些对白字幕要胜过部分老师的讲解。因为这些繁体字生活在大众文化、流行元素的土壤里,对于爱追星、爱追梦的青少年来说,它们具有无与伦比的亲和力,不需要动用巨大的行政力量去强制推行学习。再看看我们的周遭,繁体字仍有很大的流行范围。它们不仅登上了风景区的碑刻、楹联,也在广告、产品说明书、宣传手册、街头牌匾、名片请柬中出没。只要孩子感兴趣,老师、家长巧妙地引导,这些都是很好的“教材”与“课堂”。(www.daowen.com)

所以,比较适宜的做法是鼓励教师将繁体字渗透在日常的汉字教学或语文教学中,讲究点到即止、潜移默化、于无声处听惊雷。事实上,即便没有提案,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也往往会借助分析繁简字的字形变化及其正、草、隶、篆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汉字表面的魅力,挖掘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而提高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效率。这样的尺度比用规定或制度的形式来落实繁体字教学要好很多。

更何况,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繁体字里固然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国画、服饰、戏曲、民俗等难道就会逊色?如果把它们统统都搬进中小学课堂,规定课时数,计算考试成绩,不仅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还会使原本精彩的文化传承变成师生们难以承受的学业负担。文化的问题必须通过文化的方式来解决,孩子们不认识繁体字的确是个问题,但怎样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认识繁体字才是关键

现在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全社会的问题,解决之道总是寄希望于教育,凡事从娃娃抓起。似乎只要学校一发力,什么样的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这也让师生们不堪重负。识读繁体字,我们应该放大视线,扩大阵地,增加同盟,别只盯着校园和教师,更不要担心课堂上不出现、老师没教过,学生就不会。

2015年3月1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