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肯定不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有些孩子“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跋扈确实让人看得心惊肉跳,那还是我们设计班干部制度的初衷吗?
前不久,网络曝出安徽省怀远县新城区火星教学点六年级小学生长期遭班干部勒索的消息。这是一个不大的教学点,六年级总共才7名孩子。其中,涉事的学生为语文课代表,他被班主任赋予了检查同学作业和背书的权力。从二年级开始,该生就以此为自己“谋福利”,先是向同学索要零食,然后逐步演变成索要财物,还匪夷所思地先后两次逼迫同学喝尿。慑于他会向班主任告状,很多学生敢怒不敢言。
处理失察的相关教师和学校负责人是必须的,但我们更应关注一些孩子年纪小小,为何“官念”却如此十足?不排除他们天生就有一种“领导欲”,不甘人后。但更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官本位”意识从成人世界进入了孩子的生活,成为后者顶礼膜拜的对象。这才是人们最担忧的。也许夸美纽斯说得对,“孩子和猿猴一样,爱去模仿他们所见的一切,不管是好是坏,甚至没有吩咐他们去做,也是一样”。
实际上,校园里发生的权力寻租只不过是社会的投射而已,那个爱贪便宜、爱耍威风的课代表也许是从父母、老师那里看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是啊,生活中许多成人太不重视“不言之教”,举手投足与嘴里念叨的、课堂上讲的相差很远。就像那位班主任,只有区区7名学生,却仍然没有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只能说明他已经蜕化为一名官僚型教师,习惯了高高在上、只听汇报的“衙门”做派。
但把矛头指向现行的班干部制度,显然有失公允。因为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孩子掌握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要让他们学会组织管理以及与他人的交往合作,培养民主意识和奉献精神。设置班长、委员、课代表、小组长等岗位,就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让孩子们拥有机会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去体验管理和服务,从而为今后的人生奠基。这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而不是学校或班主任的奖励,“赏你个一官半职”。(www.daowen.com)
不过,我们确实有必要把班干部与所谓的“官”区隔开来,甚至就不应该称他们为“干部”,还原岗位本身的职能和服务的角色。班干部既没有评优评先的特权,也不该有任何道德上的优越性,更与等级秩序或尊卑位次无关。只有这样,才不会让评选班干部变成各种“拼爹”的游戏,防止官僚文化对学生的进一步侵蚀,把现实社会里与权力伴生的丑恶赶出孩童世界,阻止教书育人的圣地堕落成一个波谲云诡、乌烟瘴气的江湖。
像日本的学校,孩子用划拳来选班干部,到了一定期限就换,人人都有份。美国的学校,也用类似“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来决定哪个孩子有资格出任“议员”。这样的班干部制度肯定孕育不出那种争权夺利的文化,也不可能催生一批欺上瞒下、鱼肉同学的“学霸”。相反,那是一个充满魅力的育人过程,一个能让学生尽情展示自我的平台,一场不可或缺的人生体验。
2015年5月1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