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当前无论出台怎样的减负政策,都会引来漫天的口水。
近日,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百姓关注的热点,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难点。教育部决定由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开展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将对全国所有地市的学生课业负担进行量化排名,并把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布。课业负担排名监测涉及300个地市,减负工作开展情况将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认定等直接挂钩。
消息一出,立即有人质疑,课业负担排名监测不仅难以调动地方减负的积极性,反而可能形成“比烂思维”。如果不治本,任何减负新政都将注定成为镜花水月。这样的担忧不能说没有道理。确实,课业负担就是一种表象,它是长在应试教育泛滥、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的根上。按照一些人的看法,如果它们不解决,只单纯地规定作业量、作业时间,连同现在的排名监测,那都是隔靴搔痒。
但我们反过来问,这些本源性的减负问题就那么容易解决吗?应试教育泛滥是因为现阶段我国的优质教育资源依然稀缺,要是每个省都有一两所像北大、清华那样的名校,那么中高考竞争肯定会降几个档次。再说,任何优质教育资源的集结都有历史与现实的考量,现在要调整那些名校的资源配置,进行所谓的“削峰填谷”,会牵涉方方面面的利益,错综复杂,肯定不是教育部一家能搞定的,也不是几年内能搞定的。
最理想的减负改革,当然是标本兼治,齐头并进。但改革有难易,也有缓急。如果动辄“治本”,也许我们还得等上N年,才能去管控不断增加的学生课业负担。到那时,恐怕会有更多的孩子睡眠不足了、眼睛近视了、脊柱弯了。所以,我们需要立即行动起来,强制性地规定学校不准这个、不准那个。量化排名各地的学生课业负担,肯定有失当之处,但它能起到监督与警示的作用,给地方政府推进减负工作持续加压。
其实,趟类似减负这样的改革“深水区”,大家应该有心理准备,千万别想着一口气吃成大胖子,直捣黄龙式地把问题解决。既然它们存在了多年,而且已成为教育发展的“痼疾”,那么来一次开膛破肚的大手术,可能没条件,身体也受不了。反倒是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好好地调理一番,走一步看一步,积小胜为大胜,更有利于祛除疾病。(www.daowen.com)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未来的教育改革做了顶层设计,在推进教育均衡与考试制度改革方面也有很多新的阐述。这表明,减负不会是单兵突进,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事实上,这也是过去多年来的经验总结。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教育行政部门在给学生减负设置“高压线”的同时,也一直致力于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以及评价制度改革。只是后者的力度相对小了一点、进度相对慢了一点,以至于人们察觉不到它对减负的推动作用。
包括减负在内,这些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一直强调要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所有的改革都必须以现有的条件为基础,并以现实的问题为导向,通过“迈小步、不停步”式的探索,循序渐进地找到解决办法。治本的减负之道,早就有现成的答案,只是贸然实施,可能会破坏现有的教育秩序,甚至使社会动荡。因此这方面的改革必须慢下来,先易后难、从点到面、由浅入深、逐步推广。
按照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的说法,改革者必须比革命者具备更高的管理技巧,因为他要努力分散和消弭分裂,用灵活性和适应性来驾驭各种冲突的社会力量。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就别把谨慎务实的减负说成不懂教育规律的“瞎指挥”和“乱指挥”。实际上,如何让减负政策可行,其复杂性一点都不逊于减负本身。
2013年12月1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