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育改革中贪腐成本大

教育改革中贪腐成本大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证实,目前他正在接受纪检部门的相关调查。事实上,蔡荣生一出事,高校自主招生就开始被舆论问责,遭遇到“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尴尬。在一个不够规范的改革与转轨过程中,源起于贪念或其他企图的个人行为,其高昂的成本最终都将由社会来承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吹响了教育改革的集结号。改革总是涉及利益的调整与分配,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博弈与较量,是要付出成本的。

教育改革中贪腐成本大

先是持假护照深圳闯关,欲赴加拿大却被截获,随后又交代招生等问题,涉案金额达数亿元……最近,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摊上大事了”。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证实,目前他正在接受纪检部门的相关调查。除贪腐数额惊人外,带给我们这些旁观者更多的还是心理上的震撼:国家三令五申的高考招生公平公正,到底还是出现了漏洞,而且是出在那些向世界一流大学跑步前进的高校,出在被人们寄予厚望的教育改革领域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高校自主招生从诞生之初,就被许多人看好,因为它有可能让中学生避免在应试教育的泥潭里挣扎,让大学找到自己中意的人,让人才培养更符合教育规律和时代需求。但从一开始,也有人“唠叨”公平公正的话题,担心招生权的让渡会滋生出种种黑幕,进而毁了这项改革。事实上,蔡荣生一出事,高校自主招生就开始被舆论问责,遭遇到“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尴尬。

反思这么多年来的教育改革,有时我们挺好的顶层设计,却没有收获预期的效果。原因之一,就是个别人的贪腐或失德的行为致使民怨沸腾,阻碍了改革的继续前行。这是一种额外的、无法预估的成本,但它却会陡然增加教育改革的经济成本、道德成本、心理成本和时间成本等,从而把一场理论支持、逻辑清晰、因果明了的改革异化成波谲云诡的江湖,充满了猜测与是非,也偏离了它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本意。

有时候,就是这么荒诞。在一个不够规范的改革与转轨过程中,源起于贪念或其他企图的个人行为,其高昂的成本最终都将由社会来承担。人们往往喜欢将矛头指向体制,而不是私德,迁怒于失范的社会多过个体的堕落。即便管理上无懈可击,只要学生出事,教师会遭殃;教师出事,学校会遭殃;学校出事,教育会遭殃……这里面的逻辑是,通过否定更高层级的群体,人们可以最大化地表达自己对独立个体性事件的愤怒。

这些年,高考招生改革之所以举步维艰,就是因为政策制定者们在预防权力寻租、防止公平正义被窃等方面牵扯了太多的精力。以自主招生为例,长期以来很多高校就卡着5%的比例限制不放,为什么?就是生怕招生数额一放大,会问题多多、麻烦缠身。也就是说,即便发生了内部人违规事件,也不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招生大局。(www.daowen.com)

但这样的改革显然不是大家想要的。在“维稳”成本居高不下的现实面前,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空有远大的理想和完美的计划,却始终放不开手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因为在我们这个诚信体系尚不健全的社会,教育改革能否深入推进,需要考量的非教育因素有时要大过教育因素。只要稍不留神,改革就可能面临收益小于成本的风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吹响了教育改革的集结号。这表明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所有教育领域的新问题、旧矛盾都将通过改革来统筹解决。改革总是涉及利益的调整与分配,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博弈与较量,是要付出成本的。但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应该凝聚共识,那就是要尽可能地把贪腐成本降到最低。否则,我们正在推进的教育改革就会事倍功半或半路夭折,甚至得不偿失。

反之,当拥有教育公权力的人都不滥用权力时,它又会给教育改革带来怎样的“红利”?我们相信,只要少一些贪腐,少一些丑闻,少一些负能量,致力于“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改革就不会被挡道,反而可以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步子迈得再快一点,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2013年12月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