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劝退熊孩子,让教育成为问题

如何劝退熊孩子,让教育成为问题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班上有个“熊孩子”,作为学生家长的你会怎么办?那个哭哭啼啼的小家伙大概就是很多人眼里的“熊孩子”,不分场合、不知疲倦地制造各种矛盾与事端,一点都不省心。殊不知,怎么学会与那些经常挨骂、吃批评的“熊孩子”和平共处,甚至相互帮衬,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但即便不是这样的“熊孩子”,我们又怎能轻言隔离与劝退?今天,我们对别人家的“熊孩子”不宽容;明天,这种严苛极有可能还施彼身。

班上有个“熊孩子”,作为学生家长的你会怎么办?是一笑置之,还是焦虑不安;是静立旁观,还是起而投诉……

最近,南京琅琊路小学威尼斯水城分校的门口聚集了40多位家长,他们的孩子都在三年级某班就读。家长们集体维权,是因为班上有一名男孩非常顽皮,好几个同学都被他打过;还经常搞恶作剧,上课时到处乱跑,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所以,家长们向学校提出要求,要么给自家的孩子调换班级,要么劝退那名男生。一句话,有我没他,有他没我,一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的样子。

是啊,我们从小就被教导“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要与品学兼优、勤奋刻苦、充满上进心的人为伍,同时尽量远离那些行为乖张、品行低下、不断挑衅与攻击的同伴。我们也笃信“一颗老鼠屎会坏了一锅粥”,班里只要存在那么一两个捣蛋鬼,班风学风就永远好不起来。就别提孩子的学习了,吃些暗亏是肯定的,说不定还有伤残之忧。摊上这档子闹心的事情,逮谁谁都着急啊。

我目睹过动车上的吵架。孩子啼哭不止,邻座大声叱责:“还让不让人休息呀!”母亲急了:“你以为我们想让他哭吗?你跟孩子较什么劲?”吵得惊天动地,找来列车长也无济于事。那个哭哭啼啼的小家伙大概就是很多人眼里的“熊孩子”,不分场合、不知疲倦地制造各种矛盾与事端,一点都不省心。但仔细想想,才多大点事,只要冲突各方相互退一步,也就能化干戈为玉帛。

有时候,正是这种斤斤计较让我们变得难以理喻,变成一个个现代版的“孟母”,从最初的择校、择师、择班到如今的择同学、择同桌,无休无止地在为孩子追逐着、创造着所谓的“最佳学习环境”。殊不知,怎么学会与那些经常挨骂、吃批评的“熊孩子”和平共处,甚至相互帮衬,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一个接触面狭小、玩伴类型单一、碰不得背叛与欺骗的孩子,今后又如何走向社会去应对更加纷繁复杂的生活呢?(www.daowen.com)

没必要越俎代庖地替老师去管教、保护还在校园里的孩子。人的一生中,越早吃的亏,越是小亏;越晚摔的跟头,才是大跟头。更何况,校园里的亏多半不会孕育真实的伤害,“熊孩子”的那些坏也不大可能带来深重的痛楚。与其说是坏,倒不如说是野性和不驯服。就像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那个混街的马小军,又像《我的少女时代》中带点古惑仔范儿的徐太宇,抑或《坏孩子的天空》里叛逆的小马和新治。

他们最终都度过了一个值得玩味的青春期,也帮助身边的同龄人在经历一些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后迅速长大。这些精力旺盛、变着法使坏的家伙俨然成了消灭刻板、反抗教条的先锋,浑身散发着一种令人着迷的魔力。但即便不是这样的“熊孩子”,我们又怎能轻言隔离与劝退?极度发酵“他人即地狱”的情绪,只会露出精致利己主义的内核——只要自己活好了、活舒坦了,哪管别人死活。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容易对自己的父母与孩子好,却舍不得把爱匀一星半点出去,也根本记不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古训。所以,孩子的那些“独”与“毒”,根子还在家长身上。今天,我们对别人家的“熊孩子”不宽容;明天,这种严苛极有可能还施彼身。

2016年6月2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