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求职如行为艺术,毕业生创造自我

求职如行为艺术,毕业生创造自我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毕业求职的阶段把这些刚踏出象牙塔的孩子催老了,也许这就是他们的社会初体验。很明显,他们不是拿着简历行色匆匆的求职者,而是用语言和行为表达某种思想的职场行为艺术者。可能就是在一次次挫折后,他们开始选择揶揄求职,用那种很值得玩味的调调,来渴望社会的关注与接纳,从而站到舞台的中央。

求职如行为艺术,毕业生创造自我

要是没几条标语,一场招聘会可能就没有什么新闻亮点了。这是做报道的思路,也被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当成“求职”的法宝。在天津科技大学毕业生就业洽谈会现场,有女生举着“找个工作签了吧,寻个对象嫁了吧!”的大幅标语“求关注”,也有男生写下“待我找到好工作,前来娶你可好”的暖人话语“求围观”……结果,他们如愿地被媒体疯狂追逐,被聚焦在镜头前,而招聘会则成了他们身后一道可有可无的风景

经历了2013年最难就业季,2014 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所揭示出的求职荒诞,让一些应届大学毕业生学会了自嘲与反讽。他们用或轻佻、或老成、或玩世不恭、或极有担当的话语,想大声地告诉这个社会,对毕业生就业的关注仍远远不够,那些理论上无可挑剔的扶持政策离他们的现实还很遥远。

看得出,这个社会让他们不适应:一方面,它被描述成富有生命力,机遇遍地,前途光明,无可限量;另一方面,它又如此冷酷,各种规则盛行。在抵达这场招聘会前,他们可能被社会的坚硬伤着了,所以才想起来化妆自己,把对就业、对人生、对命运的感慨浓缩在那几个字眼里。

但看过、读过、咀嚼过之后,让大家隐隐有些不舒服。他们长着一张青春的脸,而字里行间却满腹沧桑。按我们的理解,他们的标语牌上应该是充满书生气的自我表白,而实际上却有了“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江湖意味,有了“看穿却不说穿”的圆滑与世故。毕业求职的阶段把这些刚踏出象牙塔的孩子催老了,也许这就是他们的社会初体验。

很明显,他们不是拿着简历行色匆匆的求职者,而是用语言和行为表达某种思想的职场行为艺术者。他们一定熟悉媒介的传播规律,也深谙人们的思维习惯,才能创造出那么多吸睛的语言,把一场闹哄哄的招聘会变得好玩又深邃。(www.daowen.com)

有人说,如今的大学生,尤其那些非211、非985院校的毕业生注定是“边缘人”。因为他们既没有“包分配”的体制性保护,也没有显示出高学历、高学识的竞争优势,而大学教育又把他们的期待拔得很高。播下龙种,收获跳蚤,成了这个时代的黑色幽默。可能就是在一次次挫折后,他们开始选择揶揄求职,用那种很值得玩味的调调,来渴望社会的关注与接纳,从而站到舞台的中央。

这是他们这一代大学生处置生活、面对困难的方式,那些精心打磨的标语就像是漂亮的响指,带着会旋转的哨音,划过人来人往、嘈杂无比的招聘会。他们用一种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夸张,来宣示自己的存在以及对教育、社会和生活的思考。有人乐,有人思,有人追捧,有人厌烦,他们都不管不顾。

如果你以为他们是大学生就业这场年度大戏里的小丑,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他们是想让你心照不宣地乐一乐,是想冲淡弥漫在职场上的那片焦虑的阴霾,是想为自己捞点回头率,但聪明的你也可以看出一点别的端倪,不是吗?

2013年11月2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