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育:艺术与责任-教育,它是个难题

教育:艺术与责任-教育,它是个难题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系列需要精心设计、巧妙应对的活动。这些正是教育需要引导规避的,却被带进了校园。举起棍棒、挥出拳头时,那些教师其实已经向世人宣告自己丧失了运用教育智慧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对待与处理学生的错误,这也是教育的着力点之一,是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教育家的必由之路。因为它们更契合教育的特征,因为那里面包含着平等、尊重与关爱,能让受罚的学生产生一种高尚的体验、获得正面的激励。

教育:艺术与责任-教育,它是个难题

明知道体罚学生是违规甚至违法的行为,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教师会时不时地举起愤怒的棍棒、喷出虐心的语言,给教育戴上如此狰狞的面具呢?

我相信,当伤害加到学生身上时,有些教师一定还抱着“为孩子好”的念头,一定想着“不打不成器”“严师出高徒”,一定是在极度失望后才出此下策的。他们希望用打骂、羞辱、刺痛、恐吓等高强度的刺激,来迅速终止学生的错误,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就像儒家经典《学记》所倡导的“备好教鞭和戒尺”一样,就像斯巴达人、古罗马人所热衷的教育手段一样。

是的,当暴怒代替了温婉,当爱与美好消失得无影无踪,当老师咆哮成一头狮子,学生们肯定会乖顺得像一群绵羊,不再无理取闹,也不再调皮顽劣。很多老师沉醉于这种令行禁止的效果,因为它简单、直接而有效。也许他可以省心了、耳根清净了,但我们难道不应该追问一下:那个动辄打骂、暴跳如雷的人,那个喜欢用原始本能来教导孩子的人,还是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配得上“师者”的称号吗?

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系列需要精心设计、巧妙应对的活动。在体罚学生中,我们看到的只有情绪失控、气急败坏、欺凌弱小、无计可施……这些正是教育需要引导规避的,却被带进了校园。举起棍棒、挥出拳头时,那些教师其实已经向世人宣告自己丧失了运用教育智慧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年轻人犯错,连上帝都会原谅。”如何对待与处理学生的错误,这也是教育的着力点之一,是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教育家的必由之路。且不说陶行知先生用“四颗糖果”育人的故事,魏书生让犯了错的学生唱歌、做好事或写一份500 字的说明书等也都被传为佳话。因为它们更契合教育的特征,因为那里面包含着平等、尊重与关爱,能让受罚的学生产生一种高尚的体验、获得正面的激励。(www.daowen.com)

我们承认,面对那些优秀的学生,会忍不住多一些偏爱;而对于小错不断、屡教不改的孩子,有时难免会控制不住情绪。这时候,压抑住内心的怒火,提醒自己绝不能“以暴制顽”,是多么宝贵的素质啊!对于教育来说,最需要的不是将错误拧成再也解不开的“死结”,而是用“耐心+技巧”帮助孩子厘清前因后果,培养他们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解铃人”。

在《公民的诞生》中,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中出现皮带和拳头,这是教育工作者的羞愧与耻辱。确实,如此简单、粗暴、非理性的惩戒手段就不应该发生在校园里,那是专业化水平低下最外显的标志之一,也是最没有价值的一种教育冲突。

2015年12月2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