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值得放大的教育魅力-教育,它是个难题

值得放大的教育魅力-教育,它是个难题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镜头固定住下跪的瞬间,我想,那位蹲下来的老师一定别具风姿与魔力,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里透着种种诗意与温情。我想,能经常蹲下来、全身心投入的老师肯定会少一些这样的误读,因为他们愿意为了学生随时调整自己的姿态,哪怕是弓着腰、驼着背。

值得放大的教育魅力-教育,它是个难题

下跪的男子为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教师唐宇,今年26岁的他有过5年多的留学经历。照片上他正在上本学期的最后一堂课,这也是他所带的第一届学生。为让学生们在期末考试时取得好成绩,他走下讲台为有疑问者进行单独辅导。由于课桌太矮、自己身高较高、需要答疑的人又太多,最后他累得只能蹲下来用膝盖支撑着身体。而这一幕恰好被班里的其他学生看见,用手机拍下传到了网上。

这幕跪地辅导的样子确实冲击我们的眼球,要知道,这是在大学的课堂上,是有人调侃“上完一学期课连老师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的地方。虽然无法穿越到图片的另一面,但我们仿佛看见了思维的火花,听见了师生心领神会的一问一答。在那个逼仄的影像空间里,这种手把手、近距离、热络的教学场景确实能勾起不少人的美好回忆。

我相信,很多美是因为稀缺,很多怀旧是因为发现坚守越来越难,那些有价值的东西正不断地被侵蚀、在流失。燕京大学建校初期,学生不多,校长司徒雷登能准确地叫出每个人的名字。虽然反对闹学潮,但“浙大保姆”竺可桢依然走在学生游行队伍的最前列,怕手无寸铁的他们吃亏。这份用心与体贴之所以被传为佳话,就是因为在近百年后的今天,它们反倒变得越来越稀罕,只能从故纸堆里去追忆与遥想。

有时候,我们也不知道,到底是老师成就了学生,还是学生成就了老师,就像康有为之于梁启超胡适之于傅斯年、李叔同之于丰子恺。但我们知道,一定有某种奇妙的化学反应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在镜头固定住下跪的瞬间,我想,那位蹲下来的老师一定别具风姿与魔力,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里透着种种诗意与温情。

这远比多答几个疑、多解几道题更为重要。因为在那一刻,他们似乎懂得了什么叫付出、什么叫不辞辛劳,真正体会出“老师”这个名字的含义,不再懵懵懂懂、浑浑噩噩。对于包括90后大学生在内的所有人来说,学会感动、知道哪里有美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能力。沉浸在这种强烈的情绪里,我们的人生可能突然被唤醒,从此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www.daowen.com)

无论有心,还是无意,作为老师都应该努力去创设和生成这样动人的教育细节,用举手投足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成长,帮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获得某种暗示或启迪。人的一生需要多来几次这样的“顿悟”,而老师则是所有启蒙者里最重要的那一位。别以为现在的学生总是没心没肺、今不如昔,那是因为你蹲下来的次数不够多、不够深;也别以为他们永远是长不大的一代,那是因为你的背影缺乏令人沉醉、催人奋进的力量。

泰戈尔说,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却反而说世界欺骗了我们。我想,能经常蹲下来、全身心投入的老师肯定会少一些这样的误读,因为他们愿意为了学生随时调整自己的姿态,哪怕是弓着腰、驼着背。而这样如画的景致,学生又岂会熟视无睹?

2016年1月1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