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浆工程是整个施工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2号输水系统下平段区域的灌浆包括其下弯段、下平段以及岔管段等部位。对于下弯段及下平段部位,按高压灌浆施工程序,先进行回填灌浆,回填灌浆结束7d后进行浅层固结灌浆,再进行高压固结灌浆。高压固结灌浆全断面、由低向高、不分序进行;浆液水—灰比1∶1,双掺SM C和TMS,各占2%。对于岔管段部位,全部进行了回填灌浆和高压固结灌浆,并在各支管部位设置了2排帷幕。在进行高压固结灌浆之前,先进行浅层固结灌浆,后进行高压固结灌浆,孔深6.0m;再进行帷幕灌浆,孔深10.0m;最后进行压水检查。另外,在施工中,在帷幕灌浆部位增加了2排化学灌浆,压力2MPa,孔深4m,化灌材料采用HK G系列环氧灌浆材料。
在施工阶段,除对上述有关部位岩体进行了灌浆,还对2号输水系统下平段区5 号、6 号施工支洞进行了封堵以及灌浆。后者包括回填灌浆、固结灌浆
等。对于回填灌浆,在堵头实心段采用埋管方法进行;而在空心廊道的堵头段则采用钻孔埋管进行。浆液水灰砂比0.5∶1∶1,灌浆压力为0.4MPa。对于固结灌浆,在不同支洞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在5 号支洞封堵段事先打孔预埋灌浆管引出仓面外进行灌浆,在6 号支洞实体堵头部位设有散形斜孔进行灌浆。浆液水灰比1∶1,双掺SM C和TMS,各占2%。
图9.3.9 和图9.3.10 分别为施工阶段对2 号输水系统下弯段进行浅层固结灌浆、高压固结灌浆耗灰量的特征值柱状图,反映两者之间总体上相似,如浅层固结灌浆单位长度耗灰量的总的平均值(在第234~242 排之间)仅略高于高压固结灌浆单位长度耗灰量的总的平均值,前者为6.29kg/m,后者为6.20kg/m。但在2号输水系统下平段区,该时期进行的浅层固结灌浆单位长度耗灰量的总的平均值(在第243~252 排之间)相对明显高于高压固结灌浆单位长度耗灰量的总的平均值,前者为5.46kg/m,后者为3.89kg/m,见图9.3.11 和图9.3.12。把图9.3.11、图9.3.12 和图9.3.9、图9.3.10 相比较并结合统计资料可以得出,2 号输水系统下弯段岩体的完整性稍差于下平段区。
图9.3.9 施工期2 号输水系统下弯段浅层固结灌浆特征值柱状图(www.daowen.com)
在运行阶段,对6 号支洞有关部位进行了针对性的补强灌浆,包括回填灌浆以及不同孔序、不同段次、不同压力(3.0~6.0MPa)的固结灌浆等,反映即使在同一支洞但不同灌浆孔位间,其孔段耗灰量以及单位长度耗灰量间仍有明显的差异。图9.3.14及图9.3.15 分别为该阶段对6 号支洞进行补强灌浆孔序Ⅰ及孔序Ⅱ的灌浆耗灰量的特征值柱状图,反映孔序Ⅰ的耗灰量要明显大于孔序Ⅱ的相应物理量。把图9.3.14、图9.3.15 同图9.3.13 相比较并结合有关统计资料可以得出,6 号支洞于不同时期的固结灌浆耗灰量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即运行时期对于该支洞的补强固结灌浆耗灰量似要大于施工时期。以固结灌浆单位长度耗灰量的总的平均值为例,在施工时期为19.20kg/m;在运行时期灌浆孔序Ⅰ为40.71kg/m,孔序Ⅱ为22.63kg/m。可见,6 号支洞有关部位岩体于运行时期的可灌性要优于施工时期,由此从一个侧面揭示上述有关部位岩体的渗透性态在长期高水头作用下似存在某种不稳定性(或隐患)。
图9.3.10 施工期2 号输水系统下弯段高压固结灌浆特征值柱状图
图9.3.11 施工期2 号输水系统下平段浅层固结灌浆特征值柱状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