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表3.7.2 可知:上库水位对6 号G C流量的滞后天数在3~5d 之间,影响天数在4~5d之间;降雨对其的滞后天数为2d,影响天数则在1~2d 之间。而由表3.7.3 可知:复相关系数R=0.61~0.88,而剩余标准差S 值仍较大。同常规的渗流统计模型的计算结果相比较,基于滞后效应的渗流统计模型的计算精度虽有所提高,但仍不是很有效。
采用式(3.5.8)和式(3.5.9),依据相同时段(2004 年9 月17 日~2005 年4月21 日)的6 号G C管流量观测资料,仍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求解,部分计算结果见表3.7.2及表3.7.3,有关该测点的实测值、估计值及残差过程线见图3.7.9~图3.7.14。由表3.7.2 可知:上库水位对6 号G C流量的滞后天数在3~5d 之间,影响天数在4~5d之间;降雨对其的滞后天数为2d,影响天数则在1~2d 之间。而由表3.7.3 可知:复相关系数R=0.61~0.88,而剩余标准差S 值仍较大。同常规的渗流统计模型的计算结果(见表3.7.1)相比较,基于滞后效应的渗流统计模型的计算精度虽有所提高,但仍不是很有效。
表3.7.2 库水位、降雨量对渗流量的滞后效应统计
表3.7.3 基于滞后效应的6号GC管流量统计模型的复相关系数及标准差
图3.7.9 基于改进的统计模型的6 号G C(大)流量计算值与实测值拟合曲线
图3.7.10 基于改进的统计模型的6 号G C(大)流量残差过程线(www.daowen.com)
图3.7.11 基于改进的统计模型的6 号G C(中)流量计算值与实测值拟合曲线
图3.7.12 基于改进的统计模型的6 号G C(中)流量残差过程线
图3.7.13 基于改进的统计模型的6 号G C(小)流量计算值与实测值拟合曲线
图3.7.14 基于改进的统计模型的6 号G C(小)流量残差过程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大坝环境水文地质研究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