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坝环境水文地质研究:α径迹法探测成果

大坝环境水文地质研究:α径迹法探测成果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进一步确定左岸垭口处岩溶发育特征以及相对集中强渗流部位,从而为拟采取的防渗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应用α径迹法进行了探测。其测量结果见图3.3.2。通过以上分析,认为采用α径迹法探测库坝区隐伏的相对强渗流部位是有效的。图3.3.2α径迹曲线及其地质剖面

大坝环境水文地质研究:α径迹法探测成果

就基本原理而言,应用α径迹法探测库坝区隐伏的相对强渗流部位是一种物探方法。自然界中的各类岩石都含有一定量的放射性元素镭(226Ra),其衰变时产生射气氡(222Rn)。其中,一部分逸散到周围的岩石或上复岩土体孔隙中,变成自由的气体状原子,这种现象称为射气作用。逸散出来的射气以扩散和对流两种方式迁移;另外部分射气被束膊在岩石中,不能参与扩散和对流(王建平等,1990)。因此,土壤孔隙中的射气浓度,只与逸散出来的射气有关。当基岩中发育岩溶或断裂破碎带时,它们往往成为地下水运移的良好通道和储存场所,射气作用也因此得到加强。氡(222Rn)的半衰期为3.82d,可迁移比较长的距离,一定条件下其动态可反映较深部的地质信息。此外,氡还易溶于水,可随地下水迁移;而在近地表的土壤层中,由于压力降低,氡又从水中逸散出来。在地下水活动相对活跃的上复土壤中,射气浓度很可能出现与之相对应的异常。应用基于上述原理的α径迹法,可以探测库坝区岩体中隐伏的相对强渗流部位。

下面以一工程实例说明应用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某水库位于北京地区,建于1977 年并开始蓄水;随着库水位不断上升在大坝下游约600m处河湾左岸的台地坡角下出现渗水现象,并逐渐以泉水流出;同时,水库下游约900m处的旺泉谷泉流量也明显增大,以致库水位上升到372m后,便不再上升。此时,距设计库水位还差10m。

为进一步确定左岸垭口处岩溶发育特征以及相对集中强渗流部位,从而为拟采取的防渗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应用α径迹法进行了探测。为避免山坡坡积物的影响,α径迹测线沿水库南岸垭口部位阶地一带布置。测线西起水库左坝肩下,沿SE135°方向向东延伸,至第16 测点后转为沿SE100°方向,第25 测点起测线沿NE10°方向向北平移了10m。共布置测点45 个,点距5m,测线总长220m,基本上控制了左坝肩垭口处白云质灰岩的分布。其测量结果见图3.3.2。

图3.3.1 库坝区地质平面图(www.daowen.com)

1—第四系松散沉积物;2—下马岭组杂色页岩;3—铁岭组上段白云质页岩;4—铁岭组下段白云岩;5—洪水庄组硅化页岩;6—雾迷山组燧石条带灰岩;7—闪长岩体;8—地层产状;9—钻孔;10—水库渗漏方向;11—断层;12—α径迹测线

在图3.3.2(a)中,取α径迹密度的加权平均值160个/mm2 作为测量区内白云质灰岩放射性的本底值;大于该本底值的2倍视为放射性正异常,而低于该本底值2倍的则视为放射性负异常。据此,测得9 个正异常点和1 个负异常点。从测点剖面地质分析,负异常点(位于第21 测点)反映了河谷深槽的存在,此与BH3 钻孔揭示的位置相对应。由于深槽中堆积较厚的黏土,透气性较差而不利于射气的运移,故在α径迹曲线上反映为负异常。测线上正异常点主要分布在上述负异常点两侧,反映河谷深槽两侧具有相对强烈的古水文交替循环条件,岩溶化裂隙发育,透水、透气性好,射气作用加强,相应地也是水库发生渗漏的主要地带。第40测点正异常反映沿F2 断层岩溶相对发育,而与位于该测点一侧的BH11钻孔压水试验异常相对应。该孔在孔深高程310~270m之间测得的多个ω值中,其中ω>1L/(min·m·m)的占85.71%,最大者达3.918L/(min·m·m)。沿上述测线反映的理想地质剖面见图3.3.2(b)。

通过以上分析,认为采用α径迹法探测库坝区隐伏的相对强渗流部位是有效的。采用此方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受干扰因素少。当然在实际工作中,有关测线的布置应结合研究区具体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以避免盲目性。

图3.3.2 α径迹曲线及其地质剖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