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数理逻辑中的特殊二元关系

数理逻辑中的特殊二元关系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定义3.11 设R是非空集合X上的一个二元关系.如果R具有自返性、对称性和传递性,那么称R是X上的一个等价关系.习惯上,人们将等价关系R记成~,还将〈x,y〉∈~记成x~y.例3.12 设A为生活在地球上所有人的集合,则R={〈x,y〉|x,y∈A并且x与y生活在同一个国家}是A上的一个等价关系.因为R具有:自返性、对称性和传递性.例3.13 令X={1,2,3,4,5,6,7,8,9,10},R

数理逻辑中的特殊二元关系

定义3.11 设R是非空集合X上的一个二元关系.如果R具有自返性、对称性和传递性,那么称R是X上的一个等价关系.习惯上,人们将等价关系R记成~,还将〈x,y〉∈~记成x~y.

例3.12 设A为生活在地球上所有人的集合,则

R={〈x,y〉|x,y∈A并且x与y生活在同一个国家}

是A上的一个等价关系.因为R具有:自返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例3.13 令X={1,2,3,4,5,6,7,8,9,10},R={〈x,y〉|x,y∈X并且xy≡0(mod3)},则R是X上的一个等价关系.因为,x-y≡0(mod3)等价于xy=3m(m是整数),于是,

(1)对任意的x∈X,因为x-x=0=3·0,所以,x-x≡0(mod3),故R在X上是自返的.

(2)对任意的x,y∈X,如果x-y≡0(mod3),即:x-y=3m,亦即:y-x=3·(-m),所以,y-x≡0(mod3),故R在X上是对称的.

(3)对任意的x,y,z∈X,如果x-y≡0(mod3)并且y-z≡0(mod3),即:x-y=3m1并且y-z=3m2,于是,x-z=x-y+y-z=(x-y)+(y-z)=3m1+3m2=3(m1+m2),所以,x-z≡0(mod3),故R在X上是传递的.

定义3.12 设~是非空集合X上的一个等价关系.对任意的x∈X,令[x]={y|y∈X并且x~y},则称[x]为x(关于~)的等价类.

例3.14 例3.12中所有的等价类为世界上的所有国家.即:所有生活在美国的人构成一个等价类,所有生活在法国的人构成一个等价类,所有生活在中国的人构成一个等价类……

例3.15 例3.13中的等价类为:

[1]R=[4]R=[7]R=[10]R={1,4,7,10},

[2]R=[5]R=[8]R={2,5,8},[3]R=[6]R=[9]R={3,6,9}.

X中各元素的等价类如图1-11所示.

图1-11

关于等价类有下面的一些结论:

(1)对于任意的x∈X,[x]R≠∅;

(2)若〈x,y〉∈R,则[x]R=[y]R

(3)若〈x,y〉R,则[x]R∩[y]R=∅;

(4)∪{[x]R|x∈X}=X.

这里的R是X上的一个等价关系.

事实上,对于(1),设任意的x∈X,因为〈x,x〉∈R成立,所以x∈[x]R,故[x]R≠∅.对于(2),设任意的z,z∈[x]R,则〈x,z〉∈R.因为〈x,y〉∈R并且R是X上对称的和传递的关系,于是〈y,x〉∈R并且〈x,z〉∈R,因此〈y,z〉∈R,即z∈[y]R,所以[x]R⊆[y]R.同理可证:[y]R⊆[x]R.故[x]R=[y]R.对于(3),用反证法.假定[x]R∩[y]R≠∅,必存在z0,使得z0∈[x]R并且z0∈[y]R.于是有〈x,z0〉∈R并且〈y,z0〉∈R.由R的对称性和传递性可得〈x,y〉∈R,这与〈x,y〉R矛盾,故[x]R∩[y]R=∅.对于(4),设任意的z,z∈∪{[x]R|x∈X},必存在y∈X,使得z∈[y]R.但是,[y]R⊆X,所以z∈X,因而∪{[x]R|x∈X}⊆X.反之,对任意的z,z∈X,〈z,z〉∈R成立,所以z∈[z]R.而[z]R⊆∪{[x]R|x∈X},因此z∈∪{[x]R|x∈X}.这说明X⊆∪{[x]R|x∈X}.故∪{[x]R|x∈X}=X.

定义3.13 设R是非空集合X上的等价关系,以R的全体等价类为元素的集合称为R的商集,记作X/R或X/~.

由例3.15中的等价类做成的商集为:

X/R={[1]R,[2]R,[3]R}.

定义3.14 设X为一非空集合.如果X的一个子集族A满足:

(1)任给T∈A,都有T≠∅;

(2)任给S,T∈A,S≠T蕴涵S∩T=∅;(www.daowen.com)

(3)∪A=X,那么称A为X上的一个划分,A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X的一个划分块.

集合的划分与等价关系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根据等价类的性质,由X上的等价关系R所决定的等价类恰好是X上的一个划分,并且此划分中的划分块恰好是X中所有元素形成的不同的等价类.反之,若集合X有一划分A={A1,A2,…,An},定义R为:对任意的x,y∈X,〈x,y〉∈R当且仅当x,y在同一划分块中,即:x,y∈Ai(i=1,2,…,n).不难证明,R是一个等价关系.因此,一个集合上的划分也确定集合元素之间的一个等价关系.

定义3.15 设R是集合X上的一个二元关系.如果R具有自返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那么称R为X上的一个偏序关系,简称偏序.习惯上,常将X上的偏序关系R记作≤,而将〈x,y〉∈R记作x≤y.

例3.16 设X为任意集合,R为X的幂集上的包含关系,即

R={〈x,y〉|x,y∈P(X)并且x⊆y},

可以证明R在P(X)上具有自返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因此R是P(X)上的一个偏序关系.

根据偏序关系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它的关系图化简,其画法如下:

(1)用结点代表元素;

(2)若x≤y并且x≠y,则将代表y的结点画在代表x的结点之上,并且:①若不存在z,使得z≠x并且z≠y并且x≤z≤y,则在x和y之间连线;②若存在z,当z≠x并且z≠y并且x≤z≤y时,则在x和y之间不连线.

这种简化的偏序图称为哈斯(Hass)图.

例3.17 集合X={1,2,3,4,5},偏序关系为≤(小于等于),其哈斯图如图1-12所示.

图1-12

例3.18 集合X={1,2,3,4,5,6,7,8,9,10,11,12},偏序关系为整除关系|,其哈斯图如图1-13所示.

图1-13

例3.19 集合X=P({1,2,3}),偏序关系为⊆(包含关系),其哈斯图如图1-14所示.

图1-14

在例3.18中,元素5和7之间,9和11之间等等,不能比较大小或排序.但在例3.17中,所有元素之间都能比较大小或排序.因此,它的特点是:对应的哈斯图是一条直线.为此,我们有:

定义3.16 设≤为集合X上的一个偏序关系.若对于任意的x,y∈X,均蕴涵x≤y或y≤x,则称≤为X上的全序关系(或线序关系).

例3.20 自然数集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和实数集R上的小于等于或大于等于关系都是全序关系.例3.18和例3.19中的偏序关系都不是全序关系.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全序关系的哈斯图是一条直线.凡哈斯图不能表示成直线的偏序关系都不是全序关系.

集合论中,还有一种常用的偏序关系:

定义3.17 集合X上的关系R若具有反自返性和传递性,则称R为X上的一个严格偏序,记作<.

例3.21 自然数集N、整数Z、有理数集Q和实数集R上的小于关系,集合之间的真包含关系⊂等等,都是严格偏序关系.

严格偏序关系和偏序关系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如果<是一个严格偏序关系,那么相应的偏序关系就可以定义为:x≤y当且仅当x<y或者x=y.反之,如果≤是一个偏序关系,与此相应的严格偏序关系就可以定义为:x<y当且仅当x≤y并且x≠y.

另外,集合X上的严格偏序关系<必是反对称的.事实上,如果<不是反对称的,则存在x∈X和y∈X使得x<y并且y<x.因为<是一个严格偏序,所以<必具有传递性.由x<y并且y<x可得x<x.这与<是反自返的相矛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