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智媒时代信任关系再出发:智能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智媒时代信任关系再出发:智能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信息的智能推送是以用户过往的选择和检索倾向作为推送的判断依据,即传播者往往更侧重于考察人媒关系的历史性,与此同时,用户对系统、产品、服务的信任也是在过去使用记录之上建立的。[11]智媒时代的信息互动与信任关系被限定在对“过去”的反复探索与强化之中,缺乏发展的动力与可能性,信息交互急需突破历史性的窠臼。

智媒时代信任关系再出发:智能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可以说,智媒时代的人媒关系依然可能在技术和资本的加持下走向工具理性,使得传者主导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大肆侵占着信息互动的高地,因而受众更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在人机交互中积极地把握主动权。在智媒时代的人媒关系和信任关系中,传受双方都需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交互观念与行为,推动新型关系的良性发展。目前,信息的智能推送是以用户过往的选择和检索倾向作为推送的判断依据,即传播者往往更侧重于考察人媒关系的历史性,与此同时,用户对系统、产品、服务的信任也是在过去使用记录之上建立的。[11]智媒时代的信息互动与信任关系被限定在对“过去”的反复探索与强化之中,缺乏发展的动力与可能性,信息交互急需突破历史性的窠臼。但同样,正是基于智媒时代的技术,从历史性向情境性的转变才成为可能,而这也是解决未来人媒互动与信任关系的唯一出路。

所谓情境性,即回归人机交互的具体情境。信息的选择性推送可以在与用户的互动过程中完成,正如在人与人的交流之中,彼此进行着信息交换与补充,能够一定程度地完善双方在某一话题中的信息饱和度。它要求我们对于用户的诉求的理解是即时的,是变化的,而非历史性的,我们所生成的方案虽然也是以大数据为基础,但是人类社会整体的大数据,并非是简单的个人历史数据之和。而这同样也是为了实现当代社会中受众对具身性和对象感的一种主体诉求,是消解技术和资本权力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和发展准则。既然智媒时代的人机关系有回归双向互动的趋势,其回归就不仅仅局限于传播形式,而真正做到在交流中互换信息、传播信息才是回归互动传播的关键,也是信任关系重返具身化的根本方法。进一步,想要实现历史性向情境性的转向,其策略主要有两个方面。

(1)想要实现信任关系的回归,促进智媒时代的用户接受度,就要促使这种互动兼具理性与感性,摒弃人机交往过程中的二元对立,使得媒介重新成为人的延伸和可信赖的对象。在过去的信息推送中,传者的算法主要是通过计算用户点击行为完成的,是运用技术手段所进行的促进人媒黏性的传播行为,具有鲜明的工具理性色彩,是功利性信息传播的代表。而在智媒时代中逐渐产生的全新现象,如用户与聊天机器人交流时常报以猎奇和试探的初衷,互动过程中所暴露出的用户情绪化问题也屡见不鲜;又如日本时有报道的为智能机器人举行超度仪式的新闻,俨然把智能机器人当作家庭成员和伴侣。在牟怡与其助手所开展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比了人口统计学特征不同的用户首次与小冰的聊天记录和首次与人类朋友的聊天记录,并将每组记录交给200多位受试者进行内容评测,研究发现用户在与小冰交往的过程中常常表现出不友好、不礼貌,这颠覆了日常生活中的用户形象,用户在人机互动中呈现出非理性行为一览无遗。[3]130同样的,对于智能传播的种种评价往往也是以拟人化的情感问题为核心的。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无论是用户还是信息传播方,两者都难以做到理性和感性的兼顾,平衡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情绪与心态。因此,只有传受双方均认识并尊重彼此的传播主体性,意识到对方的主体能动性才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传播行为。传者秉持非功利化、非工具化和非历史化的互动理念使用大数据,充分发挥情境性原则,将用户视为平等交流的互动对象,在理性应用数据的同时提供更为即时有效的人性关怀。当然,用户在与机器人互动的过程中也需要避免将交互对象视作情感宣泄的工具。微软小冰不仅能够及时回复用户信息,还能主动发问甚至调侃,其对话的类人性日益明显,这不仅是开发团队努力的方向,也刺激着用户在人机交往中学会理性相处,尊重机器作为交流对象的主体性。(www.daowen.com)

(2)促进智媒时代的情感转向和他异性的建构,这既是人类社会的未来趋势,同样也是目前用户群体的一种主观期待。美国技术哲学家唐·伊德(Don Ihde)将人与技术的关系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具身关系,即身体认知的放大,技术成为人类身体的一部分,以至于人类不会注意它;第二类是诠释关系,即技术是存在于人与世界之间的中介,是人类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第三类是它异关系,即技术是外化于自身且并非中介的他者或准他者。智媒时代的人机关系多体现为它异关系。在人类与机器的交互中,机器不仅是“一样东西”,更是一个能够与我们发生关系的它者。[3]138此时,机器将不是人类期待中的交流对象也不是能够形成利益关系的交流工具,而是具有独立性的健全的交流对象。哈贝马斯在批判工具理性的概念时谈到,工具理性体现了交往者对于客观世界而非社会世界和自我世界的一种态度,交往中的工具理性是忽略交流主体特征,转而强调交流过程功能性的异化观念。智能机器作为交流主体对人类特征的模拟使得人机交流回归类似人际互动的模式,互动主体需要寻找新型主体关系,找到互动之中的共情性,即主体通过交流对象的表现性行为将其理解为一个和我具有同样特征的体验主体,从而认识到互动之中的主体间性,形成尊重互动主体性的认同感。正是在此基础上才会引发诸多用户将智能机器人当作自己的家庭成员和伴侣。共情性的基础是建构主体交互性的基础,更是促使智能机器人成为独立于资本和技术的控制者,同时也独立于用户群体的,可以真正扮演以交流主体为中心的社会角色。

可以说,智媒时代的信任关系再出发,要不断理解、掌握和皈依于情境性准则,掌握人与人沟通的即时性判断原则,真正让智能机器人在现代社会中扮演一个重要而负责的独立的社会角色,成为一个以交流主体中心和本位的交互对象,而不是技术和资本垄断者的赢利工具。同样的,也只有基于这种具身性和对象感的重建,才能真正促进用户群体的信任感,才能真正促进智媒时代的大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