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江歌案”为研究事例,从自媒体的传播者和接收者两方面探讨“后真相”的含义。根据当前国内学者对后真相的研究,“江歌案”的“真相”难以印证,没有镜头语言、没有案卷材料,缺少实质性证据,我们无法触碰到真正的“真相”,只能根据当事人的回忆进行逻辑推测,当相关信源的口述出现冲突矛盾时,一方的解释会消除另一方的可信度,事实与观点混杂在一起掩盖了真相本来面貌,最后“江歌案”的事实成为未知数。
混沌不清的事实为自媒体提供了发挥想象力的机会。自媒体为了获取高流量,违背基本事实,编造能引起轰动效应的故事情节,当江母悲痛哭泣的画面刺激网友的泪腺时,大量篇幅就用于描述江母的悲情遭遇;当谴责贬低刘鑫可以激起网友跟风响应时,所有不利于刘鑫的“事实”都成为文章卖点,于是江歌替忘恩负义的刘鑫而死,刘鑫故意锁门的故事情节铺天盖地。同时,自媒体深谙如何利用情绪来调动受众,一方面,刻画骨肉亲情从此阴阳两隔的悲情剧,另一方面,极力谴责昔日闺蜜成为不义之人,振振有词地表示站在弱者一方,以维护公平、正义等冠冕堂皇的理由大肆宣扬不满情绪,刺击公众的敏感神经。
对受众而言,他们没有耐心倾听刘鑫自辩,情感本能地厌恶逻辑证明。对网友而言,对刘鑫的批判满足了他们肆意狂欢的欲望,即使事实有误也无法减弱网民发泄情绪的火焰,最后事实被掩埋,而情绪雪球越滚越大、越滚越快。(www.daowen.com)
媒体和公众以伸张正义、严惩罪人的名义对刘鑫实施道德谴责和网络暴力,在明知网络暴力不可为的情况下,网民却都认为支持网络暴力是在维护善良,打击邪恶。在事实和观点混淆时,人们依据编造的事实为错误行为开脱,转身成为正义者。在事实模糊,辨认信息真假成本太大的情况下,传播者和公众都无视事实,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惯站队,造成了事实靠边、情绪先行的情形。“江歌案”中传受双方对事实的态度、对情绪的反应充分印证了国内学者对后真相内涵的研究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