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非结构性访谈的定性研究:后真相时代的影响

非结构性访谈的定性研究:后真相时代的影响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通过非结构性访谈的定性研究方法,利用批判的手法阐述“后真相时代”的影响。1)访谈概述与设计思路本访谈进行于受试者接受前述结构性访谈后,样本容量与结构与前述一致。非结构性访谈是基于上述实验和结构性访谈的结论,确认新媒体对于“后真相时代”造成了影响,并通过种种特质激化它的发展,从而围绕“是否认为自己受到了后真相时代的影响?”

非结构性访谈的定性研究:后真相时代的影响

本节通过非结构性访谈的定性研究方法,利用批判的手法阐述“后真相时代”的影响。

1)访谈概述与设计思路

本访谈进行于受试者接受前述结构性访谈后,样本容量与结构与前述一致。研究人员与受试者进行一对一的口述性调研,从而得到受试者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定性分析法,归纳“后真相时代”的影响及当下一些媒介现象。

非结构性访谈是基于上述实验和结构性访谈的结论,确认新媒体对于“后真相时代”造成了影响,并通过种种特质激化它的发展,从而围绕“是否认为自己受到了后真相时代的影响?”“是否比从前更容易受到文章情绪和片面信息的影响?”“有发觉自己越来越难进行理性的逻辑思考?”等开放式话题进行自由探讨。

2)访谈中的观察与发现

在访谈中我们观察到四类受“后真相时代”影响的人。

第一类,自视自己是理性思维的人,一般是受过中高等教育的。他们信奉逻辑和论证,却简单地把这两者当作是真相本源。一旦媒体的煽动文包含论点、理由、分析和结论,他们便不排斥这些主观的个人意志。此外,这类人很容易成为墙头草,哪一方讲得有道理就立马一边倒,因此他们容易情绪化,也是大学群体中“后真相时代”主要的症候群。

第二类,身处“后真相”泥潭却无法自拔的人。这类人又分为两种:自知与不自知。不自知的人就是那些煽动媒介和营销号最爱的群体,他们没有自己的观点,容易受误导,煽动媒介和营销号便可以利用其情绪化的性质大肆做文章,引起该群体的关注并让他们做免费宣传和推广。自知深陷泥潭者是被后真相侵蚀脑子后一下子顿悟,却又在某一时刻陷入漩涡的受众。有一位典型的受访者表示:“罗一笑那样的营销文,我当时居然没有思考就转了,事后又扒孩子他爸有多少房多少钱,根本不差这点手术费,最后微信把悬赏的钱都原路退回了。后来仔细想想,捐钱可以,没有正规的渠道和平台,自己在没有搞清楚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就散播,是很不理性的。”这类群体之后可能会对后真相开始产生防御性,在看到任何一个爆炸新闻时,都会提醒自己把注意力放到事实真相和处理结果上,慢慢地变成了第三类人——质疑一时兴起的媒介舆论的群体,他们也常被称为论坛背后的窥屏者。

论坛背后的窥屏者有个特性:凡事喜欢持观望态度,不随意发声。表面上,他们是受“后真相”时代影响最小的群体,却不代表他们真正思考过这些问题。也许是因为无法抉择任何一方的观点索性装作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又或者是害怕自己的观点不正确而放弃发表意见。我们发现,新媒体下的社会是需要大家发声的,而这类群体深受“后真相”影响而丧失了主动选择信息与评判的能力。他们最后会变得一看到新媒介的产品就排斥反感,以否定思维审视一切信息,不相信任何事物。(www.daowen.com)

最后一类,保持自身理性思考和独立判断的群体。他们不会刻意回避信息,会从冗杂的垃圾信息和碎片信息中提取自己需要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些与他们立场相符,有些相悖。不冲动不冒失,有自己的底线,也有自己的判断。这类群体是我们现代社会的理想型,也可以说是站在社会金字塔顶端的一些智者或是社评人。

3)访谈归纳与结论分析

结论一:“后真相时代”导致受众堕于思考、人云亦云、容易受误导

在访谈中,有不少受访者坦言自己会在接收信息后不加以思考,由此他们“更容易人云亦云”。原因之一是碎片化信息占据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脑容量,让我们无暇去整理信息逻辑;原因二是在信息越丰富,我们的注意力越匮乏,理性思维越脆弱。同时,当自媒体数量越来越多,有时候就会惰于思考,并变得容易倾向于只接受自己所认同的自媒体人发表的观点,同时忽略其他相悖的观点,即没有进行独立的思考就对其观点表示认同,在这之中就有可能受到误导。

当某一事件与自身所属的群体关联性比较大时,也会更容易受到文章中情绪的影响,会被这种情绪感染,哪怕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情绪。此外,除了信息碎片化和新媒体“带节奏”,受众本身也存在一定问题。有受访者就明确指出“让巨婴能够独立思考,重新塑造全新的价值观,是我国未来必经的文化变革之路”。当代的年轻人多的是巨婴,而巨婴们的心理通常是非黑即白、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因此他们会更偏爱主观思维强的文章,一方面易于阅读,另一方面也不考验逻辑,不用动脑子,客观的新闻报道不是他们的首选。

结论二:新闻专业主义被摧毁,新闻价值的专业本位渐渐缺失

现在媒体上所传达的信息大多是经过传者刻意选择和渲染的,对一些不利的信息避而不谈也是媒体人搞大新闻和反转方法之一。自媒体人为了增加阅读量、转发量和关注度,会在公众号上写主观性较强的煽动性文章,让一部分人产生认同感,进而达到他们的目的。有不少受访者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也深表无奈,自己深陷后真相的大环境,有时也会盲目转发和点赞。有些是激发了自己的正面情绪,也有人是被激怒,此时就会出现这样的心理:“……在微博上看到的群体普遍缺乏理性思考,戾气太重,对与自己观点不符的大加谩骂,也会很容易被情绪化的报道影响。”

此时我们发现新闻专业主义渐渐被摧毁,新闻价值的专业本位也逐渐缺失。新闻内容生产者不再要求有价值,不必用专业主义精神去生产新闻、主导新闻,而是刻意地希望他们的受众可以被牵着鼻子走。曾经倡导不要把新闻放在神坛上束之高阁,今天却呼吁不要将新闻价值踩在脚底。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日,新闻专业主义已被摧毁,新闻价值无人问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