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随着“后真相”被《牛津词典》选为2016年度词汇,关于其概念的探讨和阐释再次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后真相”的研究离不开其与政治领域的密切联系。也有部分学者尝试将《牛津词典》与“后真相政治”两者的意义相结合,阐述“后真相时代”的基本概念——在这样一个“后真相时代”中,事实的重要性已然退居次席,人们对事件产生了何种情绪,比事实究竟如何更加重要[10],这一对时代本身的定义,也较为易懂与简洁。
早在1992年,剧作家史蒂夫·特西奇在美国《国家》杂志上发布的一篇关于海湾战争的文章中使用了“后真相”一词,并赋予其“情绪的影响力超过事实”的语义。而随着“后真相”被《牛津词典》选为2016年度词汇,关于其概念的探讨和阐释再次引起了各界的关注。《牛津词典》对“后真相”所给出的解释为“对民意的形成,客观事实的影响远比不上个人情感和信念的影响”[6],因此可见这里对于“后真相”的定义,主要还是从“客观事实”与“情感信念”两者对大众不同的影响出发的。
“后真相”的研究离不开其与政治领域的密切联系。2010年,“后真相政治”一词被传播学者大卫·罗伯茨(David Roberts)在一篇博客文章中使用,被定义为“一种政治本身(包括政治观念与媒体言论)与政策(立法内容)近乎完全脱节的政治文化”[8]。英国伦敦大学戈德史密斯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威廉·戴维斯(William Davis)也曾在《后真相政治时代》(“The Age of Post-Truth Politics”)一文中指出:在“后真相政治”时代中,真相不再是被扭曲或受到争议的对象,而是它本身已变得不再重要;个人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围绕自己的观点或偏见来做出判断[9]。也有部分学者尝试将《牛津词典》与“后真相政治”两者的意义相结合,阐述“后真相时代”的基本概念——在这样一个“后真相时代”中,事实的重要性已然退居次席,人们对事件产生了何种情绪,比事实究竟如何更加重要[10],这一对时代本身的定义,也较为易懂与简洁。(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智能传播 机遇与挑战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