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智能传播的机遇与挑战:交往行动方式及言语有效性要求

智能传播的机遇与挑战:交往行动方式及言语有效性要求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哈贝马斯看来,在以日常语言为媒介的言语实践活动中,“交往行动模式首先把语言作为直接理解的一种媒体,在这里,发言者和听众,从他们自己所解释的生活世界的视野,同时论及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中的事物,以研究共同的情况规定”[10]。换句话说,一种真正能进入生活世界的交往行为要能实现,实际上必须满足四个方面的有效性要求:即言语可理解性、客观真实性、态度真诚性和规范正当性。

智能传播的机遇与挑战:交往行动方式及言语有效性要求

哈贝马斯看来,在以日常语言为媒介的言语实践活动中,“交往行动模式首先把语言作为直接理解的一种媒体,在这里,发言者和听众,从他们自己所解释的生活世界的视野,同时论及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中的事物,以研究共同的情况规定”[10]。虽然以往伦理—政治商谈中,空间、权威、活动、身份四个要素已经能够确保实现主体间理解,但是考虑到作为前理解的自发性常识可能会受社会实践活动中“物的依赖性”的影响,使得以日常语言符号为媒介的言语实践活动以目的性、戏剧性或者规范性的言语行为呈现出来,从而无法进一步凝聚共识。

因此,如果想要依靠日常语言符号来凝聚共识,那么在交往行为中,“一个句子要想得到表述,必须与各个方面发生联系:①已被假定是事物现存状态的外在现实;②言说者在公开场合作为自己的意向而表达的内在现实;③作为合法的人际关系而获得主体相互之间承认的规范现实。这样,一个句子就被置于四个有效性要求之下,即可领会性、真实性、真诚性、正确性。其中,可领会性受语言学管辖,其他三种有效性则是语用学话语成功的必要条件”[11]。换句话说,一种真正能进入生活世界的交往行为要能实现,实际上必须满足四个方面的有效性要求:即言语可理解性、客观真实性、态度真诚性和规范正当性。而只有满足这四个言语有效性要求,才能使日常言语符号从共同体成员共享的生活世界出发,这样一来,在伦理—政治商谈过程中,日常语言符号下的言语实践才能够对以唯心主义和“一切旧唯物主义”为背景知识的常识“去蔽”,进而增强伦理—政治商谈中另外四个要素的有效性,在主体间理解的基础上持续进行视域融合,最终克服自发性常识对共识形成的阻碍。但需要注意的是,符号要素对于空间、权威、活动、角色四个要素的促进作用并非一蹴而就的。从主体间理解到共识形成,需要按如下逻辑展开。(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