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智能传播:机遇与挑战

智能传播: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舆论空间中针对暴力执法和抗法事件的话语表达在消解政府权力的距离,少数网民在传达利益和权利诉求的同时,极易激发民粹主义式的网络暴力行为,挑起官民之间、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之间的矛盾。

智能传播:机遇与挑战

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是一个政权稳定的基石。“一个统治的合法性,是以被统治者对合法性的信任为尺度的”[37],政府执法者与被执法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所引起的网络舆论极大地挑战政府的权威公信力,民众对政府失去基本的信任,不同社会利益群体的矛盾冲突加剧,极易激发民粹主义无政府主义

现实社会中,民众的线下意见表达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播效果和影响力有限,而网络舆论空间表达的即时性、匿名性和开放性,使得网民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这种匿名性的意见表达有利于民众参与,行使他们对执法权力机关的监督和建议的权利与义务,是网络民主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www.daowen.com)

当今网络语境中,少数网民(包括网络推手、网络舆论操控者、少数公知等)基于民主、自由、平等、正义、权利等人类基本价值观念的追求,在网络舆论空间中过度强调无所约束的绝对民主、自由、平等、权利,而选择性遗忘法律的权威性、执法的强制性、义务的正当性,以及民主、自由、权利的边界,网络民粹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势力抬头。网络舆论空间中针对暴力执法和抗法事件的话语表达在消解政府权力的距离,少数网民在传达利益和权利诉求的同时,极易激发民粹主义式的网络暴力行为,挑起官民之间、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之间的矛盾。在网络暴力执法和抗法事件的舆论话语表达中,能够吸引眼球的多是一些较为偏激、情绪化的暴力言论(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些情绪化话语表达往往伴随着后真相时代个体或群体的意识形态、信仰和价值观念,伴随着谣言、夸大其词和选择性取舍,执法机构工作人员和被执法对象、官民之间的矛盾,加剧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激发网络民粹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影响社会稳定和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