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与反映,网络舆论内容源自现实社会,也就是说,在危机归源期,虚拟社会矛盾的协调和危机的解决仍然指向实体社会。”[32]当下,网络舆论空间出现了一种倾向:由具体的暴力执法和抗法事件个案的网络“具体义愤”上升到对国家政治制度和体制问题的不满和攻击的“抽象诘难”现象。“网民从个人的权利、利益诉求抽象成为对于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的挑战。很多影响力较大的公共事件并非仅局限于行业或领域问题的讨论,而是直接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中国整体的政治体制和政治生态。”[32]
诸多网络热点社会事件,最终通过强大的网络舆论压力迫使相关涉事部门介入,纠正基层政府、执法部门的执法偏颇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在这些网络热点事件中,网络暴力执法和抗法事件更是如此,政府执法主体很容易成为社会情绪和网民“集体义愤的发泄池”。如果不控制和利用好网络舆论,很容易被国内外不法分子、敌对势力所利用和推动,他们利用这类事件的网络舆论平台,歪曲和夸大事件的真相和事实,转移网民视线和注意力,转嫁社会矛盾,鼓噪社会不满和怨恨情绪,借机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体制机制,进行西方政治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渗透,危害国家政治安全。(www.daowen.com)
近年来,潜藏在网络暴力执法和抗法事件舆论空间的“网络推手”,常常利用网络围观民众对弱势被执法者的同理心和对政治权利和利益的诉求,推波助澜,制造负面网络舆论,迫使地方政府满足其某种权利或利益诉求,甚至左右网络舆论,威胁当事单位、当事人而牟取暴利。在网络舆论空间中,“当力捧某个人、某件事物时,他们是推手;当诋毁某个人、某件事物时,他们又会变成‘杀手’”。[33]当“网络推手”被境内外敌对势力操纵,把魔爪渗透到国家政治领域时,其社会危害性更大。由此可见,网络暴力执法和抗法事件的舆论空间在被赋予监督功能的同时,更要注重正面引导功能,除了“秉持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为公众提供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引导舆论向着理性的方向发展”[23]外,还要谨防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和利用,危害国家政治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