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程度上说,“公开的刑罚可能会将被处罚者塑造成为英雄”。[6]尤其在后现代思潮崛起、全球民粹主义抬头、人权意识觉醒、民众反抗权力意识强烈的当下,这种现象有增多的趋势。少数公开反抗权力执法、反抗国家机器的人,或多或少会被民众披上一层“反抗权力”“反抗权威”“反抗社会”的“英雄”面纱。因为在执法机构人员的执法行为中,执法者总是处于强势的地位,被执法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在暴力执法和暴力抗法事件的网络舆论场上,网民关注点往往从同情弱者、反抗权力的角度出发,思考和追问执法者的执法行为是否合法、是否恰当,或者是被执法者的人权和利益是否得到保障,一旦与国外敌对势力里应外合,被敌对势力利用,严重者会演变为民众对于国家政治体制、法律制度、主流政治意识形态的不信任,产生敌对或抵触情绪,即所谓“修昔底德陷阱”。
21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公民意识逐步觉醒的形势下,公民对自身权力和利益的诉求日益高涨,此时,政府也在开始逐步向社会下放公共权力,吸收社会力量主体参与到社会的管理当中。[7]其中,网络舆论作为了解和反映民众的思想动态、民众需求的重要途径,日渐被政府重视。在网络自媒体时代,民众政治参与变得更为容易,网络暴力执法和抗法事件作为网络舆论的敏感神经地带,很容易超越事件的话题本身,演变为网民关于政治意识形态、法律制度、政治体制机制及其相关的权力、权利、利益冲突等话题讨论的舆论焦点,但同时也容易给不法分子和敌对势力可乘之机,被他们所煽动和利用。他们常常借机制造舆论乱象,混淆真相和是非,夸大和演绎暴力执法和抗法行为或事件,解构主流意识形态和执法权力,引发社会动荡。(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