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环境暴力执法与抗法事件特点:智能传播机遇与挑战

环境暴力执法与抗法事件特点:智能传播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态建设力度的加大,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在环境执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暴力执法和暴力抗法事件,形成诸多负面舆论影响。在环境执法中采用暴力形式,不仅会付出不必要的执法成本,还会引发地方政府、企业和民众的对抗,引发社会舆论事件,不利于环境执法工作的开展。在环境执法过程中,往往涉及利益群体较多。

环境暴力执法与抗法事件特点:智能传播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随着生态建设力度的加大,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在环境执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暴力执法和暴力抗法事件,形成诸多负面舆论影响。在环境执法中采用暴力形式,不仅会付出不必要的执法成本,还会引发地方政府、企业和民众的对抗,引发社会舆论事件,不利于环境执法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暴力抗法也会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比如,2017年1月,河南省灵宝市发生了环保执法人员被暴力殴打事件;同年,安徽省砀山县环保局执法人员对砀山奕翔纺织有限公司现场检查时遭到这家企业的暴力抗拒,执法设备被损坏,4名执法人员不同程度受伤[1]

在环境执法事件中,尽管执法人员遭遇暴力抗法,但出现在网络舆论场的大多数环境执法事件往往被演绎成暴力执法与暴力抗法并存,被执法对象存在环境违法现象,经过提醒之后,依然不改正,甚至单方面暴力抗法。比如,2018年8月10日,陕西商州区环保局执法人员发现有单位夜间不按要求施工,即要求项目施工方立即停止。但对方态度强硬,迟迟不肯停止施工。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被施工方辱骂、恐吓和殴打。(www.daowen.com)

在环境执法过程中,往往涉及利益群体较多。对于被执法者而言,会产生较大的利益损失,利益冲突表现得更为明显。环境执法冲突与其他社会冲突相比,其鲜明特征是利益诉求多元化,不仅仅包括经济利益,而且还包括环境权健康权、生存权以及具体的生命健康等多方利益诉求。利益诉求多元化进一步导致冲突各方之间的利益冲突组合与表现形式多样化。其中,居民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集中表现在经济利益与生存权的冲突[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