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信息源爆炸导致舆论混乱,智能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信息源爆炸导致舆论混乱,智能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负面评价思潮的第四个成因是由社交媒体提供的信息源急速增多所导致的网络舆论混乱。然而事实是,由于缺乏相关素质及统一标准,社交媒体平台上过多的信息源不仅不能帮助网络用户了解事件全貌,反而容易扭曲事件真相、降低信息可信度、误导舆论并最终造成舆论的混乱与民众观点对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信息源真实性偏低。然而,这种公民新闻的真实性一直饱受诟病。

信息源爆炸导致舆论混乱,智能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负面评价思潮的第四个成因是由社交媒体提供的信息源急速增多所导致的网络舆论混乱。社交媒体促进良性舆论环境的形成及民众社会参与度的提高一直是广大西方学者对社交媒体的基本观点,由社交媒体参与性造就的信息多样化一直受到广大西方学者的赞扬。在社交媒体及手机等移动通信工具的帮助下,用户成为能够独立生产内容的信息源,丰富的信息源将提供海量而真实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用户将更容易了解事件真相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这些意见经过汇总形成强大网络舆论并最终有力地推动社会问题解决。然而事实是,由于缺乏相关素质及统一标准,社交媒体平台上过多的信息源不仅不能帮助网络用户了解事件全貌,反而容易扭曲事件真相、降低信息可信度、误导舆论并最终造成舆论的混乱与民众观点对立。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信息源真实性偏低。根据澳大利亚学者杰拉德·戈金(Gerard Goggin)的观点,随着智能手机与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几乎每位用户都能够独立采集、编辑、上传信息,这种现象被称为“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30]。然而,这种公民新闻的真实性一直饱受诟病。一是社交媒体用户缺乏新闻行业的职业训练,对信息的提炼总结常常并不准确;二是信息发布过程并不透明,在用户不必遵守新闻行业职业道德和缺乏后期编辑纠错过程的背景下,任何个人偏见都很容易掺杂其中,影响信息公正性;三是用户信息发布属于个人行为,在没有强大组织后援的情况下,外部势力的干扰很可能导致信息失真[31]。综上三点,由社交媒体用户担任信息源的真实性往往无法保证。

其次是传递过程中意义的失真。社交媒体信息的扩散并非“发送者—接受者”的单程扩散,而是由“转发接力”而形成的放射性扩散。然而随着每一次转发,信息都将根据用户个人理解经历一次“重组—定义”的过程,这种过程的每一次重复都伴随着原始意义被曲解的可能性,更不用说一些社交媒体字符的限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的清晰表达。因此当信息经过数十万次的“重组—定义”,其所呈现出的意义极有可能已被曲解的面目全非。民众对事件的判断基于这些失真的信息,得出的判断往往有失偏颇甚至是错误的,而由错误判断集合而成的舆论也必将是偏激的、畸形的、错误的。(www.daowen.com)

最后是意见领袖的误导与“沉默的螺旋”效应。在网络舆论形成过程中,意见领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意见领袖处于信息流上游,拥有吸引注意力的能力和被广泛认可的社会地位。应当说,意见领袖是提高事件关注度的“扩音器”及舆论形成的“黏合剂”,是某议题能否受到广泛关注并形成较为统一舆论的关键[32]。然而在标榜“民主自由”的西方国家,在没有统一思想引导的前提下,意见领袖往往受到各方利益的影响,成为某一群体的发声工具。同样,由于思想引导的缺失,民众更容易受到观点的诱导,致使舆论走向意见领袖设置的方向进行偏转。此外,即使部分民众保持清醒并坚持自己的观点,但面对磅礴而来的舆论浪潮,绝大多数不同观点者终将选择沉默并屈从主流观点。这种“沉默的螺旋”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意见领袖对舆论的诱导,并压制了不同声音的传播,使一些并不全面甚至明显过激的声音披上了“民意”的外衣,成为强大的网络舆论。正如学者张玮玉所说,通过社交媒体显示出的民意往往并不真实,充当“民意伪造者”(opinion climate forger)角色的社交媒体对促进民众社会参与的作用是值得商榷[3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