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智能传播:机器人写作与记者写作

智能传播:机器人写作与记者写作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机器人写作在新闻界越来越广泛地使用,一些学者对机器人新闻写作进行了概念上的界定。有些学者明确反对用机器人写作代替人类记者,认为机器人写作缺乏灵活性,不能为故事提供分析,如果让机器人写非常规的故事,就很难写得准确生动。[12]范·达伦并不反对使用机器人写作,机器人可以从事一些日常生活中简单化和自动化的写作,而深度报道只能依靠人工记者完成,当前的NLG技术还无法达到要求。

智能传播:机器人写作与记者写作

记者写作新闻依赖于一个基本的公式:标题、导语、主体、背景,主要元素包括5W+H,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因(why)、何果(how)。对于具体的新闻事件而言,第一步是寻找新闻故事,找到读者感兴趣的故事点,不能简单地对故事平铺直叙。第二步是选择对象,这是新闻报道的核心,尤其要写出生动的细节,这些细节必须按正确的顺序排列,从而达到结构化(structured)的效果。最后一步是根据现实中的故事,一步一步开始写作。

随着机器人写作在新闻界越来越广泛地使用,一些学者对机器人新闻写作进行了概念上的界定。学者喻国明指出:“所谓机器新闻写作是一种自然语言生成引擎,利用算法程序,通过采集大量的题材及高质量的数据,建立各种分类的庞大数据库,借助人工智能实现从数据到认识、见解和建议的提升和跨越,最后由机器自动生产新闻。”[9]申云则这样定义:“所谓机器新闻写作就是用编辑好的程序以及现有的新闻相关数据生成可视化的新闻,对新闻写作进行格局性改变。”[10]这两个定义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充分认识到机器新闻写作的核心要素是大数据和AI的应用,AI技术的渗透对于新闻传播生产方式和传播格局的改变是全方位、全环节的。

那么,随着机器写作的到来,新闻界还需要人类记者吗?这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埃胡德·赖特认为,“这很大程度取决于经济利益,是雇用和培养一个记者便宜呢?还是创造和维持一个机器软件便宜?经济决策通常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成文本的数量。”[5]言下之意,机器人写作能否取代人类记者主要由市场决定,传媒行业会从经济效率的角度进行权衡。克里斯特·克莱沃尔(Christer Clerwall)观点比较明确:“机器人新闻(robot journalism)可以说是免费资源,记者只需关注来自软件的信息是否合乎要求。”他进一步说:“如果仅仅是发现和获取低层次的信息资料,那么计算机新闻(computational journalism)比记者的工作更有实用价值。人类记者应该更多地关注新闻的验证、解释和传播。”[11]克莱瓦尔主张机器人写作和人类记者应该有不同的分工。(www.daowen.com)

有些学者明确反对用机器人写作代替人类记者,认为机器人写作缺乏灵活性,不能为故事提供分析,如果让机器人写非常规的故事,就很难写得准确生动。阿尔杰·范·达伦(Arjen van Dalen)指出:“机器人无法避免陈词滥调,缺乏创造性和幽默感,虽然有人可能不同意这种看法。”[12]范·达伦并不反对使用机器人写作,机器人可以从事一些日常生活中简单化和自动化的写作,而深度报道只能依靠人工记者完成,当前的NLG技术还无法达到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