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名下的一切行为都是教育实践。关注教育实践需要大的视野,情境性和自由性是教育实践领域的核心特征,彰显教育实践者的生命能动性。师生关系的重构,在课堂的情境与实践活动的自由中,作为发现教育理论的内在机理,外化为教育实践机制的动态系统,凸显着发现教育理论指导下思维课堂体系的魅力与价值。
1.情境内化下的思维课堂
我们分析每一个孩子的特质,结合每一个孩子的自身状况,努力改善基础教育供给结构,突破单一结构的课程供给、资源供给、考试评价供给,形成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新“供给侧”结构,实现从“需求侧的拉动”到“供给侧的推动”的转变,在布鲁纳先生“引导-发现”策略的指引下,建构以“观察-思辨-合作-探究-反思”五步发现教学模式的显性思维课堂,并呈现“自主探究-领悟-发现”的课堂教学过程。
教师们在情境化的思维课堂中探索出具有个性的变式,形成有效的发现与思维的培养机制,秉承着思维课堂的同一性,即:呵护天性,激励发现——让学生想要思考;创设情境,自主发现——让学生能够思考;互动交流,引导发现——让学生碰撞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王娟老师充分运用使教与学走向成功的友善用脑理论,注重创设语文情境,诱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并达成学习目标;徐宏老师在《数学百花园-比较》一课中,注重对应、比较思想的渗透,从感受对应的方法,到运用比较的思想解决问题,把课堂充分留给学生,在充分的交流互动中激起学生头脑思维的风暴;王静老师在《狮王进行曲》一课中以声音、动作、表情等不同方式引领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使无形的欣赏过程与有形的表现活动有机结合,在兴趣的引领下,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快乐地习得知识;左春燕老师在《色彩的联想》课堂上,以色彩的象征性为导引,带领学生感悟色彩与表达共建的奇幻世界。(www.daowen.com)
2.自由外化下的学科实践活动
对于教育实践的最有效的理解方式之一是改变以往静坐书斋的方式,走出书斋走进自由的学科实践活动中。
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实现思维课堂的系统性与整体性,我们在学科实践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并以教研组为单位,深入梳理教材,依据学校发现教育理念与思维课堂主旨,确定学科实践内容,共设计了“走进京剧”“发豆芽中的秘密”“发现字族识字的乐趣”“奇妙的动物世界”“小小种植园”“队列之美”“色彩的魅力”“黄金比的秘密”等四十多个学科实践主题,保障教育实践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跨学段纵向延展和跨学科横向推进,我们着力突显学科知识的连续性与层次性,形成连贯的“知识链”,实现知识的交融与互通。同时,各学科根据主题确立自己的实践内容点,实现同年级不同学科知识的穿越,让学生感受学科间的相关性,为建构知识体系的立体、多维、厚重做好充分的积累与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