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核心素养:探索未来世界

核心素养:探索未来世界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世界其他国家核心素养的制定情况。相比较而言,英国的核心素养已经研究多年,在立法确立起来的国家课程里,全面贯彻和实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澳大利亚的核心素养框架,致力于培养青少年、未来的世界公民,成为成功的学习者、自信且富有创造力的个体和主动明智的公民。

核心素养:探索未来世界

教育是使人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必要手段,教育目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会成为什么样的社会人,这样的社会人又构成了未来的世界及其文化走向。我国现行的核心素养概念,借鉴了历史上及世界各国对核心素养的界定,契合我国国家发展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是面对无限可能的未来世界,我国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大政方针和风向标,决定着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和风貌。提出核心素养理念,围绕核心素养设计教育改革和学生培养的目标与方向,是一种世界趋势,更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更好地了解核心素养。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世界其他国家核心素养的制定情况。

2002年,针对21世纪的新形势和孩子成长的特点和规律,美国发布了《“21世纪素养”框架》,并在5年之后,对该框架进行了更新。框架主要涵盖了三个方面的技能领域,每一领域设定了相应的素养要求。在学习与创新技能方面,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在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方面,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交流和科技素养,在生活与职业技能方面,则要培养学生应对生活和未来进入职业生涯时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主动性和自我指导、社会和跨文化技能、工作效率和胜任工作的能力、领导能力和责任能力。

2010年,新加坡也研制出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将着力点放在“人”上,致力于培养“有自信的人、有学习能力的人、乐于奉献的人、心系祖国的公民”,并以这四种人为中心,进行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多维设计,共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核心价值观方面,包括尊重、负责、正直、关爱、坚毅不屈、和谐;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方面,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人际关系管理、负责任的决策;公民素养、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技能方面,包括活跃的社区生活、国家与文化认同、全球意识、跨文化的敏感性和意识;批判性、创新性思维方面,包括合理的推理与决策、反思性思维、好奇心创造力、处理复杂性和模糊性;交流、合作和信息技能方面,包括开放、信息管理、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有效地交流。具体到学校,所有的管理和教学,都围绕着这些核心目标,为培养四种人而努力。

相比较而言,英国的核心素养已经研究多年,在立法确立起来的国家课程里,全面贯彻和实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国家课程是多学科并行的课程体系,因此,在核心素养的设计中,既顾及了每一学科领域密切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又兼顾了跨学科、跨领域中应该培育的核心能力,如学生在精神、道德、社会性和文化等方面的能力。针对每一阶段的核心技能和能力,英国除了研制出系统、完整、连续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还对课程实施的方案、教师的教学进行了明确的指导,以合理推进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

芬兰的情形和英国类似,与国家课程的设置紧密相连。2004年,芬兰颁布了《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程》,根据当代以及未来社会对公民、欧洲国家对公民的要求,芬兰为自己的培养对象设置了7个明确的主题——成长为人,文化认同与国际化,信息素养与交际,参与行使公民与企业家的权力,对未来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安全与交通,技术个体。围绕着这七个主题,又明确规定了具体的目标和核心培养内容。

澳大利亚的核心素养框架,致力于培养青少年、未来的世界公民,成为成功的学习者、自信且富有创造力的个体和主动明智的公民。根据此目标,澳大利亚研制出了读写、计算、信息和通用技术、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道德行为、个人和社会能力及跨文化理解等七项未来世界所必需的通用能力,融入到各个学科的课程设计、实施和教学过程中。

韩国在修订初中等教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时,则是从“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群体中进行互动、能自律自主地行动”三个维度形成核心素养框架,在学生具有这三方面核心能力的基础上,设置具体的教书育人的目标。

我们国家的核心素养框架,正是在科学借鉴世界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形成的,三大方面、六种素养,围绕着“全面发展的人”这一中心进行整体建构,符合中国的国情和民风,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核心素养是面向未来设计的、培养未来人的方案,针对的是所要求的作为个体的人所应该具备的最为关键也最为基础的素养和能力,从各国核心素养框架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与未来世界的紧密相连。(www.daowen.com)

首先,未来的世界是技术的世界、是大数据的时代。据估计,在2024年,互联网接入将成为基本人权,这绝不是胡乱猜测。瞬息万变的世界,网络在短短二十年内覆盖了中国的城市和山村、沿海和内陆,在2000年,我们还在测验,看一个人能不能完全靠网络来生活;2016年,我们却开始做一个完全相反的实验,测验一个人能不能完全离开网络而生活。看着身边朝气蓬勃的小朋友们,听着他们稚嫩的“老师好”,看他们自如地玩着各种网络游戏、诸多APP,我常常不敢想象,他们长大之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但毫无疑问的是,技术、网络等数字媒体,还会以非常快的速度更新换代、发展进步,在未来,掌握这些技能,正如当前社会必须学会读书写字一样重要。因此,各国的核心素养几乎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

其次,未来的世界是富有追求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世界,它要求我们明天的主人公,在跨学科、跨领域的互动和交流中,能够不断突破常规、在多种思维方式和文化模式的碰撞中,进行技术的创新乃至人文、制度的革新,将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再次,未来的世界是知识大爆炸的世界,它要求未来的每一位公民,都具有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能够不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获得与时代同步的知识和观念。而在我们中国,还要继承知识的稳固组成部分,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丰厚的文化基础上、肥沃的中华文化的土壤上耕耘出新的花朵、培育出新的果实。

最后,未来的世界更是人之成为人的世界。将近一百年前,鲁迅胡适等文化和教育的先驱,曾痛呼中国是无声的中国,痛斥中国的青年人只知道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而没有自己的声音,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今天,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说,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在核心素养的框架内,“人”自身的成长被凸显出来,世界各国的核心素养都是围绕着人的,是以人为主体的,是属于人的学习、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和素质为根本目的的。

北京中学校长成尚荣说,“教育可以定义未来,亦即可以创造未来;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未来。”这句话既可以用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孩子得到的教育决定了他成为什么样的人,又可以用在我们社会发展和时代趋势方面,教育是文化的传承,是技能的传递,是思维的创新。

今天,面对通州区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历史机遇,我作为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的校长,深知自身责任的重大,如何为城市副中心的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何铸造学校自身的教育品质与教育品牌,是我思考的重点。我与我的教师团队,是理念的先行者,是先进观念的积极推动者,我们奉行以理念引领行动,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当核心素养的观念走进彩虹门,走进世界地图样的教学楼时,我们在各种教育会议和研讨中,在各类的培训中接受崭新的洗礼。系统学习核心素养的相关理念之后,我们发现,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积累,以及在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引领下所做的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使得我们学校有深厚的落实和实践核心素养理念的沃土。当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乃至班本课程,将视线集中在“全面发展的人”身上,我意识到,核心素养并不是高不可及。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思维课堂中,在老师们呕心沥血设计的每一次提问中;在我们的主题班会上,孩子们生动活泼的自由表达里;在我们国学诵读活动里,老师、学生和家长齐心协力演绎国学魅力的展演中……关键在于,我们该如何将碎片化的素质教育乃至新课程改革的成果聚焦,并系统规划到核心素养的理论框架中来。

未来的世界会成为什么样的呢?无论技术的、创新的、全球化还是跨文化,都是人创造出来的世界。核心素养是对未来人的期盼和规划,想要将核心素养落在实处,我们就要先想清楚,我国的核心素养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具体到小学、具体到每一个学段、每一个年级,我们需要培养孩子的具体能力和目标分别是什么。于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在践行理念的同时,使用思维导图,并在思维导图中寻找我们的核心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