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的价值的着眼点,是一种个人品性的培养,或一种个人精神的提升活动。现代人所谈论的道德往往是要求人共同地遵守一些现行的准则,而这些准则或多或少地与个人和他人的实在利益挂上了钩。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规则常常是客观的,带有外在强制性的特点,道德的内在价值,即:对幸福人生的自觉的体验,是“为己之学”,是成就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学问,是个体差异基础上的品格建构。
关注个体差异,是因材施教的重要前提,是实现个性化道德教育关键所在。赫拉克利特把存在比作一条河流,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同理,人在不同的时间便成为不同的人。个体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道德水平,是一种差异;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道德水平,也具有差异。皮亚杰、科尔伯格等西方教育家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不仅说明差异的存在,而且为发展阶段提供了最初的理论根基,因此,个体差异的存在和现有的研究基础,使道德教育的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因此,我们从思维导图出发,了解作为个体的学生,了解班级中学生的差异分布,为个性化道德教育的实施做好铺垫。(www.daowen.com)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一方面,能够帮助学习者在自主梳理知识的过程中锻炼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深刻性,为德育学习做好准备;另一方面,通过思维导图的呈现,我们了解学生的差异与班级的差异的数量关系。在德育工作中,我们遵循“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学校提供相关材料-筛选资料学习研讨-绘制导图自主思考-展评导图交流体会”的程序,围绕“爱国、诚信、友善、感恩、礼仪、环保、安全”等德育主题,组织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或是将搜集到的道德规范、道德知识进行归类整理,绘制知识导图;或是根据不同的主题对自己进行评价,绘制评价导图;或是明确自己未来行动的目标,绘制计划导图……思维导图不仅使学生们深化了道德认知与思考,而且使我们发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主体差异性,推进学生的德育工作,为道德主体的建构和道德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