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发现教育:点滴见证教育未来的无限可能

发现教育:点滴见证教育未来的无限可能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确信学校应当万能,承担着纠正社会病态的责任。一路走来,既有诗意的美好,又有对未来的期许。我与我的团队经营着当下教育管理的点点滴滴,目睹着教育未来的无限可能。于学校所处阶段而言,教育教学则是对发现教育最好的诠释。

发现教育:点滴见证教育未来的无限可能

人们确信学校应当万能,承担着纠正社会病态的责任。这样的话已然根深蒂固。社会在变化,教育自身也在形成新的压力、新的途径、新的价值体系,这一切向学校校长们提出新挑战。

——《校长学》

岁月如歌,斗转星移,细数鬓边的华发,轻抚眼角的皱纹,我深知自己的青春已然在教育的土壤中生根发芽;面对一张张稚嫩的笑脸,面对一双双清澈的眼睛,我深知自己已深爱这片成长的沃土……一路走来,既有诗意的美好,又有对未来的期许。

一、回首生命的来处

人既需要诗意的栖居大地,倾听大自然的呓语呢喃,又需要仰望星空,聆听道德的律吕,追寻梦想的足迹

我出生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的一个小山村。妙峰山下、永定河畔,葱郁的树林、绚烂的花卉、寂静的村舍、淳朴的乡人……春天,倾听万物复苏的声音;夏天,沿着河边寻找无处不在的惊喜;秋天,享受金黄的收获冬天,雪地里放肆着自己的天性。这就是我生命最初的地方,我童年生活的四季,滋润着清清爽爽的我。爸爸的严厉与博爱,妈妈的温暖与独立,温馨美好的记忆在我幼小的心灵打上影响一生的印记。

在这怡然自得的乡村一隅,阅读,于我而言是奢侈的。我曾经远离唐诗宋词,陌路于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我虽然享受丰润的大自然给予我的内心的自由与腾跃,但更渴望在内心深处寻得那山外盎然的绿洲。依稀记得,围坐在餐桌旁,听爸爸妈妈讲那些迷人的故事,神奇的世界,美好的心灵,这应该就是所谓的文化启蒙吧。

走出山村,走进师范,我的人生篇章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我的生命历程再一次发生转变。在师范学院学习与生活的每一天,是我至今都无法忘怀的黄金岁月。当我第一次走进图书馆,凝神屏气地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时,我幸福地窒息,紧张地战栗。那里有平民世界的代言人老舍;那里有儿童视野晶莹剔透的冰心;那里有浪漫得一塌糊涂的徐志摩;那里有《第二次握手》《萌芽》……于我而言,这不啻为一种精神的冒险与心灵的探索之旅,我发现世界突然变得无限广阔,自己却骤然变得渺小。于是,我慌张于时间的飞速流逝,急切地寻找自我成长的坐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得从容细腻却又刚毅坚强,高蹈的灵魂与百折不挠的意志,注定我走进孩童的世界,走进教育的实践场域。我暗下誓言,将青春奉献给教育,寻求精神与灵魂的城堡,以应对异彩纷呈的世界。

二、回望教育的履历

从山区门头沟到平原通州,从普教到特教,我的人生经历演绎着一场关于青春与成长的教育话剧。如果说走进师范,走进了我生命的第一个春天,那么,走进学校,则走进了我事业发展的第二个春天。在大台中心小学,我走进教育梦想的实践场域,那里的课堂与少先队,其温度、广度与深度,至今使我激情澎湃,可以说,那里留下了我青春奋斗的足迹;在东方小学,我经历了历练,完成了自己的党员梦想,我的每一节课都是一场话剧,我和学生,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我们演绎着没有彩排的人生剧本;在培智学校,我从一名教师成为一名校长,完成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转型,课堂教学与教育管理相伴相随;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我在思维的高速路口享受着生命的高速体验,在这里,我成为全国小学优秀校长、通州区名校长。我与我的团队经营着当下教育管理的点点滴滴,目睹着教育未来的无限可能。

三、经营教育的当下

“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苏霍姆林斯基的《与青年校长的谈话》,伴随我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管理学校的每一个日出日落。

1.结构之路——层级创建学校文化理念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走进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我的教育理想与梦想在这个彩虹门里的世界铺展、延伸开来。

针对学校发展的不同阶段,层级创建学校文化理念,在思想上引领教师与学生向着多元与多彩共生与成长。

建校初期,基于学校合作办学模式的特点,我在认真分析学校现状之后,启动了“合作教育”实验。教师们在“立足合作教育,促进师生发展”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对合作教育课程、教材、教学方法以及合作学习方法层面进行实践探究,制定了研究课题,并在市规划办立项。从“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这五个层面进行合作研究。可以说,在合作教育阶段我们不仅加强了凝聚力,书写了当下教育的现状,而且开启了思维能力的探索,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斗转星移,社会变迁,学校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学习,在各级专家指导下,提升办学理念,结合学生的未来属性,我们确立了“实施发现教育,培育多元之才”的特色建设思路,启动了发现教育特色实验。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课程”为载体,以“创新”为方向,以“研究”为动力,以师生为主体,努力挖掘潜力,张扬个性,培养发现能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保障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权,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并重视学生的实际获得,进而促进学校与学生的多元与可持续发展。(www.daowen.com)

2.发展之路——教育教学的双重对话

于学校人格发展而言,“自我”代表着内生机制的探索与生成。

于学校所处阶段而言,教育教学则是对发现教育最好的诠释。

第一,实施发现教育特色实验。

在“实施发现教育,培育多元之才”的特色建设思路指引下,我们以思维课程为内核,启动了发现教育特色实验。通过创造性地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并实施校本课程和班本课程,构建“树状”课程体系,即:国家课程犹如一棵大树的根,深扎于土壤,为学生的成长奠基;地方课程犹如一棵大树的干,传输水分与养分,为课程的发展支撑;校本课程犹如一棵大树的枝,呈现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点线面,为学校的发展代言;班本课程犹如一棵大树的叶,体现着学校发展的个性与特色,学校品牌在枝的繁茂中彰显,在叶的炫彩中绽放。无疑,前置而内生的“树状”课程体系,既符合国家的硬性要求,又适应时代发展的基本趋势;既符合人的发展与成长需要,又能够体现学校当下发展的内生机制,支撑着发现教育特色实验的稳步开展。

第二,建构项目成长特别体系。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的教育科研发展,提升学校整体综合实力与影响力,我校引入友善用脑项目研究、多元智能项目研究、综合实践与学科整合项目研究、思维训练项目研究、可持续发展项目研究等16个项目研究体系,横向编码纵向联结,建构多项目联动体系,并以项目研究为抓手,深入特色课堂建设,促进学校的科研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师成长策略。

第三,推进多元立体教师培训。

教师是学校成长与发展的关键。在学校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多元立体教师培训,用心构建“行走中的课堂与课堂中的行走”模式,即邀请教育专家学者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培养教师队伍,与此同时,为教师创造走出去的机会,开拓教师的视野与思路。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我校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的“90后”研究型教师培养策略项目,在本书中会有详细的介绍。

四、瞩目教育的未来

惠特曼曾经说过,一个孩子向最初的地方走去,那最初的,便会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作为一名校长,我深刻感受到一种神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岁月悠悠,沧海桑田。每当我回首成长过程中的点滴成绩: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第二批名校长(名园长)工程人选、全国小学优秀校长、通州区名校长、优秀教育工作者、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系列教育教学管理学科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教育》理事会常任理事、通州区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通州区教育学会小学品生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主持研究过国家、市、区多项课题,十几项成果,百余篇论文获奖……曾经的荣誉,无数次自我鞭策,我深知教育的未来之路依旧漫长,我将一如既往的走下去,曾经的成绩与荣誉,团队的齐心协力,专家的多元引领,在成长的路上都将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苏联的帕夫雷什中学因苏霍姆林斯基及其全体教职员工实践“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孩子”而享誉全球。面对成长与未来,我愿用智慧守望发现,用爱心守护生命,立足本土,放眼世界,拓宽学生的发现视野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多元智能。

我甘愿做一名坚韧的拓荒者,开垦一片教育沃土;

我甘愿做一名快乐的传递者,守望教育的乌托邦

我甘愿做一名温暖的校长,守护童年一生的成长。

学校是我们这个民族最伟大和最重要的机构。让我们共同努力,明确社会的重要目标,携手实现这一伟大目标。感谢您与我共同徜徉于发现教育的世界,领略其中的无限美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