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节约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手段与措施

节约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手段与措施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没有技术,资源节约便无从谈起。显然,为资源节约,应大力发展资源节约技术,抑制制造资源新需求技术的研制与应用。但无论如何,技术和政策是资源节约的两大措施,缺一不可。当然,除此之外,还需要市场、舆论、监督与考核等手段也是资源节约的重要措施。资源定额管理是集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于一体的资源管理方式。定额管理是实现资源节约目标和任务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节约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手段与措施

1.应从哪些方面节约资源?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搞清楚造成资源浪费的原因是什么,进而明确资源节约的切入点或主要途径。造成资源浪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复杂的,也是变化的。一般地讲,资源浪费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缺乏正确的资源意识,包括资源稀缺意识的缺乏,资源有价意识的缺乏,资源是人类共同财富的意识的缺乏,资源增值意识的缺乏,资源是战略性物品的意识的缺乏等。

(2)资源节约激励机制、资源浪费惩罚机制的缺乏。包括资源合理的价格机制税收机制、资源间替代补贴机制、资源产权保护机制的缺乏。不难理解,没有合理、有效的价格机制,就不能从经济利益角度去促使各主体节约资源,就不能保证资源节约得到相应的经济回报;没有合理、有效的税收机制,就不能有效地调控资源的占用、耗用速度、规模与方向,如资源税过低往往企业可以不计资源成本、进而造成资源的掠夺性开采、超标准占用等到资源浪费行为;没有合理、有效的资源补贴机制,就难以真正实现以较丰富的资源替代较短缺的资源;没有合理、有效的资源产权保护机制,就很难回答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即我节约资源是为了谁?

(3)资源节约技术的缺乏。资源节约的意识有了,资源节约的机制也建立起来了,下面最关键的就是技术了。没有技术,资源节约便无从谈起。应当承认,我国的资源节约技术水平还比较低,还不能满足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4)资源节约的投资缺乏。资源节约从根本上讲是需要投入的,是需要花钱的,这是物质不灭定律所决定的。然而,应当承认,不少地区的政府财政还是吃饭财政或温饱财政,可能还没有财力去投入资源节约;许多企业、特别是资源型企业,由于长期的自身积累不够,再投资于资源节约的能力也有限。

因此,不难理解,应从树立正确的资源意识方面入手,建立健全资源节约激励机制方面入手,从资源节约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方面入手,以及从增加资源节约专项投资方面入手,切实推进资源节约工作的有序、有效地开展。至于一个地区具体如何选择资源节约的重点,则取决于对上述因素的具体分析和判断。

2.你认为技术和政策在资源节约中应分别发挥什么作用?

关于技术在资源节约中的作用,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或许有人认为技术在资源节约方面发挥着基础作用,认为资源节约离不开技术的支撑;或许认为技术在资源节约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越是到了紧要关头越需要技术来解决问题;或许有人认为技术对资源节约的作用很难说清楚;或许有人说技术对资源节约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这些说法其实都有其道理,但也都有其局限性。技术的作用无疑是重要的,但不能因此而忽视了制度或政策的作用。其实,就我国目前资源节约情况来说,制度缺失比技术不足的影响更大。另外,也确实存在一种相反的情形,一方面,技术进步会提高资源效率提高;但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会加大对资源的消耗规模、加快资源消耗速度,如日用电器走进千家万户直接导致能源消耗的增加。技术既可以减少资源消耗,也会增加资源消耗。技术对资源节约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同样,关于政策在资源节约中的作用亦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或许有人认为政策发挥关键作用,或许有人认为政策或决策失误对资源节约的危害更大,或许有人认为政策的不连续性会造成对政府的不信任,从而出现政府所倡导的、公众越反感的不正常情况。

小知识:技术的资源效能分类

技术及其发展对资源利用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并非所有的技术进步都于资源节约有利。根据对资源节约的关系,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有利于资源节约的技术,或称之为资源节约积极技术,或简称为资源节约技术,如节水技术、节能技术、节电技术等;第二类是制造新的资源需求的技术,从而对于资源消耗扩张推波助澜,称之为于资源节约不利的技术,即资源节约消极技术,如电冰箱的发明直接带来用电的增加;第三类技术,是对资源节约既无有利亦无不利作用的技术,称之为资源节约的中性技术。显然,为资源节约,应大力发展资源节约技术,抑制制造资源新需求技术的研制与应用。

但无论如何,技术和政策是资源节约的两大措施,缺一不可。当然,除此之外,还需要市场、舆论、监督与考核等手段也是资源节约的重要措施。

3.资源定额管理在建设资源节约社会中有何作用?

资源定额管理是集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于一体的资源管理方式。一方面,以行政手段明确了各用户的使用定额(如用水定额、用地指标、用电额度等);另一方面,也明确了定额内外采取不同的价格或收费标准。另外,资源定额管理也是一种集刚性管理与弹性管理于一体的管理方式。其刚性体现在定额的确认上,这种定额是明确的,在一时期内是不可更改的,当资源极度供不应求的局面,政府有权力严格根据定额按一定的比例供给资源。其弹性则体现在允许超定额使用,但需支付较多的费用。刚性与弹性的结合,既强化了资源供给和需求管理,又保证了需求差异性满足的要求。

定额管理中,定额的确认最为关键,关系到各用户的切身利益,是一个最为敏感的问题,也是最为困难的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到管理者与用户间、用户与用户间的关系,更会影响到资源节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目前看,定额管理被广泛运用于资源节约管理之中,特别在节水、节能管理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加之,此管理方式简便易懂、易于操作、广为接受,应当作为资源节约的重要管理方式和手段,广泛推广应用,并在应用中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丰富和发展。

小知识:定额管理

定额管理,是依据科学确定的需求定额,对资源需求总量进行控制性管理,以实现资源供需平衡的管理方式。显然,定额的确定是关键,应本地区的资源供求关系、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与管理水平等,并参照同部门、同地区、同类型的资源消耗最低或较低水平,同时考虑完成(上级政府)资源消耗调控目标(如节能、节水指标等)。定额管理是实现资源节约目标和任务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4.如何提高资源效率?

其实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问:如何节约资源?从根本上讲,资源节约就是不断提高资源效率的一个过程。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资源效率呢?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要弄清楚决定资源效率的因素是什么。影响资源效率的因素很多,至少有这样几个: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进出口结构、自然区位、技术、资源等。这些都是提高资源效率的切入点。

(1)经济增长方式。一般地讲,经济增长方式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利用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往往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占用和消耗,从而资源效率较低;相反,集约的经济增长方式,则往往意味着资源节约或资源利用效率较高。因此,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意味着资源效率的提高。

(2)产业结构因素。一般地讲,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资源效率总体水平。第一次及第二次产业比重较大的产业结构,往往意味着资源消耗较大,而第三产业占有较大比重则意味着资源占用和消耗水平较低、资源效率较高。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产业比重的上升过程,即是资源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

(3)进出口结构因素。进口货物及出口货物结构,特别是资源性产品的进出口结构,直接关系到资源效率的高低。如果资源性产品进口较多,则意味着经济增长对本国或本地区的资源基础的压力较小,单位GDP增长的资源消耗较低,从而资源效率较高。反之亦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调整进出口结构是提高资源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4)自然区位因素。区位因素关系到生活生产方式,例如北方地区较为寒冷,冬季较长,从而生活和生产需要的能源就较多,单位GDP的能源消耗较高。从这个意义上讲,产业和人口聚集格局的调整优化,也有助于提高资源效率。

(5)技术因素。技术是提高资源效率的根本途径。同样情况下,技术的缺乏往往是导致资源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而技术水平落后(如节能、节水技术落后)往往导致资源节约的经济成本较高,从而资源节约的代价就较高,节约的阻力就较大。从这个意义上讲,资源节约技术的创新、推广与应用及引进、消化和吸收,是资源节约的根本途径所在。

(6)资源因素。资源之间的系统性关系到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种类齐全、结构合理的资源结构有助于提高各类及总体的利用效率;相反,种类不齐全、结构不合理的资源系统,其总体功能和效率也会受到显著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资源的空间配置及其优化是必需的,是实现区域资源系统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的重要途径。我国大空间尺度上的资源配置,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就是典型的资源系统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的重要战略性举措,从而也是实现宏观资源节约的重要途径之一。

至于具体选择哪个手段提高资源效率,取决于一个地区的具体情况。

5.如何认识科技进步与资源节约的关系?

科技进步与资源节约的关系具有两重性。一方面,科技进步有助于节约资源,特别是节能、节水、节地技术等资源节约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应用,直接促进资源节约。另一方面,科技进步可能制造新的产品、服务,而新的产品和服务引致资源消耗或占用的增加,从这个意义上讲,此类科技进步对于资源节约起着负面作用,或者不利于资源消耗或占用水平的下降。当然,第二类科技进步无疑会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人类发展所必需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使导致资源消耗或占用增加的科技进步,也决不可偏废。例如,确实因为发明了冰箱、电视机、空调而导致电力需求的显著增长,但不能因此而抵触它,毕竟这种科技进步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

总之科技进步对于资源节约的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直接或间接地产生资源节约的作用,如节能、节水技术进步直接产生节能节水效果,此类技术称之为资源节约正向技术;二是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资源需求增加,此类技术称之为资源节约负向技术;三是与资源节约没有显著关系的科技进步,称之为资源节约中性技术。显然,基于资源节约的考虑,应大力促进资源节约正向技术的创新、推广和应用。

6.如何认识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在资源节约方面的利弊?

资源节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种手段的相互配套。其中行政和市场手段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一般地看,行政手段的特点是显性、直接、强制;市场手段则以隐性、非强制性为主要特点。行政手段主要包括定额管理、行政奖励与处罚等;市场手段主要包括价格、税收等。另外,兼有行政与市场属性的手段各类更多,包括收费、补贴、许可、“招、拍、挂”、特许经营等,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的相互配套、交替使用的基本态势。

无论是纯粹的行政手段或者纯粹的市场手段,都有其片面性,各有其利弊。行政手段往往强调政府的强势地位与作用,虽然其具有见效快的特点,但天然地也有其缺陷,包括会干扰、扭曲资源供求关系,造成对资源节约之经济阈限的判断失误,使得资源节约不能得到应有的经济回报,或者使资源浪费者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处罚等。纯粹的市场手段,对于未进入市场的资源、资源需求刚性的资源、共享的资源等,难以起到节约资源的作用,尤其在资源极度短缺的情况下,市场手段的有效性就会降低到最低限度。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运用,才能有效地促进资源节约,这其中,收取资源占用费或使用费(如耕地占用税、矿区使用费等),对使用较丰富资源进行补贴以减少使用较短缺资源的资源补贴(如以燃料酒精替代汽油的补贴),对共享资源进行有价行政许可(如地下水取水许可制度、水域捕捞许可制度等),对公共资源配置实行招标、拍卖和挂牌,对包括风景名胜资源在内的公共资源实行特许经营,则都是集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于一体的资源配置、资源节约手段。

7.如何利用市场机制寻求资源节约与经济发展之间平衡?

市场机制是指市场体系内各主体之间(政府、企业、消费者等)、主客体之间关系格局及调节机理或制度。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利率机制、竞争机制等。显然,这些机制对于资源配置的作用是巨大的、无可替代的。在市场经济体系内,市场机制是看不见的手,无处、无时不在地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www.daowen.com)

市场机制可以用来在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之间建立起相对平衡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平衡、协调或和谐。为此,可能需要做以下三方面的努力。

(1)要建立和完善资源价格体系,充分运用价格机制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的平衡、互动、和谐。应当承认,我国资源价格体系、机制还很不健全,特别是价格还不能真实反映资源的稀缺和供需状况,垄断性定价问题还很突出,这无益于资源节约。应尽可能减少、直至消除垄断定价的现象和问题。

(2)要建立和完善资源供需的利率调节机制,以利率来影响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的供需,如通过调高银行贷款利率抑制投资过热现象,从而抑制土地占用的速度。

(3)要建立规范的资源寻租机制。所谓寻租,是指产权主体(政府、企业)为所拥有的物品寻找出价(租金)较高的潜在用户,以发挥其较大、乃至最大的效能,获得较高、乃至最高的经济回报。目前所推行的土地、矿产资源招(标)、拍(卖)、挂(牌),就是一个比较规范的资源寻租机制(制度),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有助于发挥资源的最大效能,有助于在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之间实现动态平衡。不可否认,资源寻租存在诸多不规范、不透明的现象和问题,既影响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更影响到了政府形象,出现官员或政府腐败问题。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

8.资源节约的成本由谁负担比较合理?

资源节约必然要发生一定的费用。费用由谁负担,关系到资源节约的成败。费用由谁负担,需要区分情况,特别需区分资源节约的外部性情况。任何活动往往都不可避免地产生外部性。所谓外部性是指一个家庭、一个企业的社会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企业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外部性分为两类,即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所谓正外部性,是指一个家庭或一个企业的社会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企业无偿地带来好处,这项活动的内部利益小于社会利益、内部成本高于社会成本。相反,负外部性是指一个家庭或企业的社会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企业带来无人补偿的危害,这项经济活动的内部利益大于社会利益、内部成本低于社会成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的存在都是不合理的,也是难以持续的,需要通过一般的措施进行处理。这些措施主要包括税收、补贴等,即对产生负外部性的主体课以一定的税收,对产生正外部性的主体给予一定的补贴。

资源节约的外部性往往是正的,即资源节约对于他人和社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如增加了他人和社会的资源可利用数量,增进了地区和国家的资源安全保障程度,增进了地区或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如果资源节约的正外部性较为显著,便说明资源节约的收益明显大于资源节约的成本,收益与成本间的不平衡状况较为突出。这种情况不利于资源节约的持续进行。为此,需要由社会或政府对资源节约主体(家庭、企业等)进行必要的补贴,外部性越明显则补贴比例就越高;或者,由社会承担一定比例的资源节约成本,正外部性越明显,由社会(政府)所负担的资源节约成本比例就越高;或者对资源节约主体实行其他奖励措施,如增加其可利用资源的数量等。

9.如何能在当前的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中充分体现资源节约的效果?

这是一个很重要、很敏感的问题,关系到资源节约的成败。不可否认,资源节约的效果须与国民经济发展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资源消耗应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此,应努力建立资源核算体系,并将之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机地联系起来;需要建立健全资源统计制度,以及时、准确、可信地反映一个地区的资源消耗状况;需要建立健全资源估价制度,以准确、及时、可信地评估资源的价格,并据此计算资源及其消耗的价值量;需要建立健全资源核算账户体系,以及时、准确、可信地反映资源及其价值量的变化及其对经济总量变化的影响。

小知识:资源核算

所谓资源核算,是指对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自然资源,在其合理估价基础上,从实物、价值和质量方面,统计、核实和测算其总量和结构变化并反映其平衡状况,以及将资源纳入经济核算体系的活动。包括实物量核算、价值量核算、质量指数核算,还包括将资源核算结果纳入经济核算体系。

资源核算的主要作用在于防止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从而出现资源基础的空心化,有助于经济增长的过热现象出现,有助于在经济增长、资源消耗、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之间建立起平衡的关系。

中央关于节能减排的相关要求,实际上是将资源消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初步尝试,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对于推动资源节约工作的全面、有效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0.提高资源价格就一定会起到节约资源的作用吗?

资源价格确实是调节资源供给与需求的主要手段,应主要取决于市场的供求关系。资源价格上升,将抑制资源需求、刺激资源供给,并通过抑制资源需求而实现不同程度的资源节约。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资源价格确实可以促进资源节约。然而,资源价格取决资源供需关系,取决于资源稀缺状况,应服从于市场规律。政府可以对资源市场进行必要的管理,包括对资源价格进行必要管理和干预,但决不能随意、过度地干预资源市场,不能滥用提高资源价格来达到减少资源使用数量的目的,否则就会严重扭曲资源的供求关系,造成资源供求格局的紊乱、无序。另外,提高资源价格必须充分考虑到低收入阶层的资源需求,不能以过度加重老百姓的经济负担为代价,否则会引起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

总之,运用价格手段促进资源节约时,应全面地权衡资源、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得与失,不能仅仅考虑资源节约,也不能仅仅考虑经济得失,还要考虑政治得失。在建立和谐社会的时期,价格手段的运用必须更加合理、稳妥。

11.如何调整产业结构达到真正实现节约资源的目标?

产业结构对于一个地区的资源消耗水平有着重要影响。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体系,其资源利用效率往往较低。调整、提升产业结构是资源节约的战略性措施。另外,地区之间的产业同构(质)竞争,不仅仅导致生产能力结构性过剩,也往往导致资源浪费。

基于资源节约目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把握产业结构的时机。正确把握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机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一是要考虑国家产业政策,特别关注其中的鼓励发展产业、限制发展产业等产业政策规定;二是要考虑地区之间的产业博弈,力求做到产业错位,做到“有与无”、“优与劣”等方面的安排。另一方面,也要正确把握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切不可盲动、过速,否则会造成产业间的接续困难,影响产业发展的稳定性。更为重要的是,产业结构调整须充分考虑市场的因素及其影响,产业结构优劣及调整方向,应由市场说了算,而不能由政府说了算。为此,应在充分调查分析市场供求关系的基础上,确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重点和步骤等。

12.如何将生态服务价值量化,使人们意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生态服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服务的价值,既是主观的价值,更是客观的价值。既取决于人的主观感受、主观判断和主观评价,也取决于客观的评价。生态服务来自于包括森林、草地等生物资源,也来自于水资源及集多种资源于一体的风景名胜资源。生态服务价值量化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一般来讲,可以用旅行费用法、重置成本法及支付意愿法来进行。旅行费用法(TCM),是指用人们(理性消费者)为享受到生态服务而愿意付出的旅行费用,来测量生态服务的价值。所愿意付出的旅行费用越高,则越说明生态服务的价值越高。重置成本法(RCM)是指用重新创造同类条件(数量、质量相同)的生态服务所可能需要的成本,来计量生态服务的价值,如用植树造林和森林养护等费用总和来测量森林的生态服务价值等。支付愿意法(WTP)是指用人们(理性消费者)为保护或获得生态服务而愿意支付的金额,来测量生态服务的价值,如用人们为保留或为获得一片森林而愿意支付的钱来测算这片森林的(生态服务)价值。

显然,对于生态服务的价值测算既取决于生态服务自身固有的价值,也取决于人类对生态服务价值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样的生态系统,对于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生态服务价值(认知),或者说不同人对同一片森林的(生态服务)价值可能认识不同,甚至可能反差极大。显然,将生态服务价值量化,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对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及水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及生态服务价值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13.如何改进资源节约宣传?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

2004年4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广泛开展对全社会的资源节约宣传。各地区、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等部门和社会团体要广泛宣传我国资源形势,宣传节约资源、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宣传国家资源节约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弘扬先进典型,曝光资源浪费行为,倡导节俭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不断提高公众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共青团组织要在青少年中开展资源节约宣传和实践活动,教育青少年从小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大力开展群众性的资源节约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活动。在每年夏季用电高峰,积极组织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

宣传是促进资源节约的重要手段。资源节约宣传的理念与方式应加以改进。在宣传理念方面,应改变居高临下、传统说教、指手画脚的传统宣传理念,让公民、企业、团体等切实感受到资源节约就是自身的事情、义不容辞的职责,使节约资源成为公民、企业、团体的自发行为。在宣传方式方面,可以运用各种现代和传统媒体、公共场合、重要节日等,进行资源节约宣传;可以在各类、各级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资源节约宣传;可以由政府、团体等进行资源节约宣传。在宣传内容方面,应重点宣传我国资源国情,强调我国资源短缺的基本国情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广泛影响;重点宣传资源节约光荣、浪费资源可耻的资源观念,强调树立资源节约的基本观念;重点宣传其他国家和地区资源节约的先进经验,强调资源节约是有潜力的、大有可为的;宣传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强调资源浪费应受到一定的惩处;宣传资源节约的益处及其归属,强调每个人都会从资源节约中获益。同时,应考虑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简单易记、朗朗上口的资源节约口号,例如:“节约资源,人人有责”;“节约资源,从我做起”;“节约资源,从小做起”;“节约资源光荣,浪费资源可耻”;“节约资源,利人利己”;“节约资源,民族之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自然资源,发展现代文明”;“节约资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综合利用,大有可为”;“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节约”;“适度消费,科学消费,资源节约,保护环境”等。

14.如何运用资源税来促进资源节约?

一般来说,资源税是为了促进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调节资源级差收入而对资源产品征收的一种税。具体来说,开征资源税的主要目的有三个方面:①促进国有资源的合理开采、节约使用、有效配置;②合理地调节由于资源条件差异形成的资源级差收入,促使企业(特指国有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③为国家取得一定财政收入,以确保国家财政收入能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稳步提高。

我国开征资源税始于1984年,其时只是对原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征收,而其他矿产品暂缓征收资源税。1994年税制改革时,首次对矿产资源全面征收资源税。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个税种的相关税率几乎没有较大的变化。近两年来,税务部门对石油、天然气等部分资源性产品的税率进行了调整,范围和规模都有所扩大,在2006年还开征了被戏称为“暴利税”的石油特别收益金。这些措施,拉开了资源税改革的帷幕。对于调节资源开发利用及其收益分配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以市场手段促进资源节约,有必要充分发挥资源税的作用。从节约资源的角度看,资源税的税种扩大、税率提高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但目前我国资源税率偏低,征收办法存在缺陷,特别是现在的从量征收方式,往往导致资源开采量(如煤炭产量)的严重不实,更导致资源税收和流失。资源税收改革已明显落后于整个经济改革进程。为促进资源节约,必须加速资源税收改革。

15.如何处理好资源补贴与资源节约的关系?

所谓资源补贴,是资源开发者和利用者,为占用或耗用资源而向(因资源被占用或耗用而损失利益的)资源所有者所支付的经济补偿。其作用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①使资源所有者因资源被占用或耗用而损失的经济利益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②抑制资源的乱占滥用,以发挥资源最大效用;有利于资源稀缺度的真实体现,并以此作为调节资源利用的手段之一;③政府干预资源及资源性产品市场,鼓励使用某类(较丰富的)资源(或资源性产品),并运用资源或资源性产品间的替代关系来减少或控制其他(较稀缺的)资源(或资源性产品)。

资源补贴一般适用于资源或资源性产品须全面调高价格但部分消费者经济承受能力较差的时候,或者适用于以丰富资源替代短缺资源的时候。

资源补贴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资源补贴的积极作用体现在:①干预价格、干预市场,促进资源分配公平目标的实现;②直接鼓励利用所补贴的资源,并运用资源间的价格歧视政策及资源间的替代关系,控制、减少替代非补贴资源的使用(量、速度);③在经济转型时期为理顺资源价格体系,特别是为了提高明显偏低的资源价格,可以先提价并予以补贴的办法;④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资源消费者、特别是低收入消费者的权益。资源补贴的消极作用体现在:①容易导致资源价格扭曲、市场紊乱;②增加政府成本,包括财政成本、管理成本和信誉成本;③资源品消费者价格补贴,会加快或增多对所补贴资源的占用、耗用,并进而导致此类资源利用效率下降;④资源品生产者价格补贴,往往会扭曲全社会的资源品生产投资结构,并造成非补贴资源品的供给减少、结构性短缺与剩余并存。

资源补贴可以很好地被用来促进资源节约。为此,首先,要认真地分析哪些资源较为丰富、哪些资源较为匮乏;其次,要测算可以用于补贴的财政能力;第三,要明确补贴的对象;第四,要测算可能的补贴标准;第五,明确补贴的操作程序;第六,建立补贴监督机制;第七,对补贴效果进行评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