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资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全面做好能源资源工作,促进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就要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全局出发,全面分析能源资源形势,深入研究能源资源问题,既积极做好开源工作,又优先做好节约工作,做好节能降耗。
中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资源的消耗强度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随着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增长。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节能降耗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要看到,节能降耗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重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仍然偏快,不少应该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还没有退出市场,一些地方和企业没有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有关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需要一个过程。
“十一五”时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一览表
资料来源:据新华社2007年6月3日《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并作为约束性指标。坚定不移地实现这两个约束性目标,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强节能环保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高度,充分认识节能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做好节能降耗工作。
节能降耗,顾名思义,就是要节约能源消费,降低消耗标准。从经济的角度看,节能降耗要求通过合理利用、科学管理、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合理化等途径,以最少的能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即加强用能管理,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综合来看,进一步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就要坚持节能优先的方针,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强化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有效的激励政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市场主体节能的自觉性,加快构建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能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利于节能降耗的体制机制。
1.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降耗
在工业节能方面,应重点推进钢铁、有色金属、煤炭、化工、建材、建筑等高耗能行业节能,通过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加强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交通节能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实施机动车燃油经济型标准及配套措施,加快淘汰高耗能老旧汽车、机车和船舶,发展高效运输机具和替代燃料,逐步形成低能耗、高效、便捷的体系。应统筹规划,充分发挥铁路、公路、港口、民航等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加快推进高效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在建筑节能方面,新建建筑物应严格实施节能的设计标准,开展低能耗建筑及可再生能源建筑的示范和推广;加快供热体制改革,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在商用和民用节能方面,重点是提高用能设备的节能标准,鼓励使用高效节能家用电器、办公设备和照明系统。(www.daowen.com)
2.建立多元结构的能源供应体系
要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要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同时,要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3.提高能源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鼓励新技术成果的广泛应用
提高能源研发投入力度,实现重点技术突破。对清洁煤技术、核能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重大节能技术予以重点支持。促进国内外各类资源的紧密合作。以科技计划项目为纽带,对于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研发项目实行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研究模式。使引进项目和新建项目的能源效率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升引进技术的门槛,杜绝盲目引进国外属于淘汰类的落后低效技术和产品,倡导一流高效节能技术的引进,推动产业技术向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方向升级,从源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费。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以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深化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典型地区、典型企业、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制定和发布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
4.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节能管理体制
完善促进节能的价格、财政、信贷等政策,引导和激励企业和社会的节能行为。完善政府节能管理机构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机制,推进能源管理、能源服务、能源监测和监督系统的能力建设。实行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效水平评价和公报制度,建立起较完善的能源统计体系。积极探索在公共财政框架内持续节能能力建设的政策,增强全社会的节能能力。提高处罚标准,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制定和执行主要高耗能产品能耗环保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大执法力度,开展节能环保专项执法检查,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