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际水资源管理体制特点及建设节约型社会

国际水资源管理体制特点及建设节约型社会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联邦制国家的水资源管理大体分为联邦、州和地方三级,联邦政府充当州之间的协调与监督角色,具体的管理事宜基本以州为主进行。而需求管理的实质是鼓励节水和提高用水效率,间接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需求管理政策包括价格政策与非价格政策两方面。

国际水资源管理体制特点及建设节约型社会

1.普遍实行水资源分级管理体制

水资源的“国有民用”特性决定了单级管理体系难以完成有效配水的任务,分级管理已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但具体形式也有所不同。联邦制国家的水资源管理大体分为联邦、州和地方三级,联邦政府充当州之间的协调与监督角色,具体的管理事宜基本以州为主进行。比如在美国,其水资源属各州所有,全国无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法规,管理行为以州立法和州际协议为准绳,联邦有关部门的工作主要放在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同时立法组建流域协调委员会,协调制定并监督执行州级分水协议。共和制国家的水资源通常直接归国家所有,全国制定统一的水法规,中央政府或其代表机构授权地方政府对所辖区内水资源依照水法进行管理,对于跨省区水资源的管理通常由专门的流域管理委员会负责。再比如南非,其共和国议会在1997年颁布了全国性的水法,由中央政府全面监管,由地方政府负责具体实施。

2.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管理体制

国际广义水资源行政管理模式主要有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两种,行政边界方式具有较好的社会水循环的系统性,辖属关系较明确,只要分配规则制定合理,用水主体之间较少发生直接利益冲突。但对于跨界水体容易形成内部群体利益,引发区域间的水争端,难以实现流域内的整体协调配置,也不利于保护环境大江大河流域其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但又存在着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围绕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在很多方面都需要进行利益协调。水域边界方式具有较好的自然水循环的整体性,但管理程序相对复杂,区域间水量如何分配难度很大。因此,国际水资源管理通常都是在权衡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流域区域综合管理。1974年英国成立的泰晤士河水务局便是一个综合性流域机构,负责流域统一治理和水资源统一管理,有权确定流域水质标准,颁发取水和排水许可证,制定流域管理规章制度,是一个拥有部分行政职能的非盈利性的经济实体。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协商式流域管理也为按流域统一管理水资源提供了一个成功模式。(www.daowen.com)

3.逐渐从供给管理向需求管理转变

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传统方法是修建供水工程,增加供水能力。但随着水资源稀缺程度不断提高,供水工程成本也必然提升,不仅要增加用水者的负担,还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补贴,最终还会面临无剩余水可供的境况,对环境造成难以计量的负面影响(地下水过度开采会引起咸水入侵、盐碱化和地面下沉等一系列问题)。而需求管理的实质是鼓励节水和提高用水效率,间接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需求管理政策包括价格政策与非价格政策两方面。水资源需求管理价格政策典型的也是最重要的形式是建立可交易水权制度,即通过市场手段使水从低效使用向高效使用有偿转移,从而有效地提高用水效率和促进节水;而需求管理的非价格政策主要包括教育、提供节水的公共信息、发放采用节水技术的补助金等。Renwick等利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89~1996年期间8个城区大约24%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数据,通过建立家庭用水的计量经济模型检验了城市水需求管理政策的潜在效果,结论表明:尽管程度存在着差别,但不论是价格的还是非价格的需求管理政策都有效地降低了居民的用水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