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水资源节约政策及建设节约型社会干部读本

水资源节约政策及建设节约型社会干部读本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建立完善的水资源供给与高效利用体系、维护生态安全的水利保障体系和防洪减灾安全保障体系,中国有关水资源的法律和政策体现了以下几个基本原则: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合理原则、效率原则。它是解决中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节水型社会是一种社会运行状态。

水资源节约政策及建设节约型社会干部读本

中国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状况发生的巨大变化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水安全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了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建立完善的水资源供给与高效利用体系、维护生态安全的水利保障体系和防洪减灾安全保障体系,中国有关水资源的法律和政策体现了以下几个基本原则: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合理原则、效率原则。

根据中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水资源分配管理实践,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种水资源分配和管理的制度:水资源综合规划制度、水功能区划管理制度、实时监控制度、水资源优化调配制度、取水许可证制度、水资源费制度、水资源保护制度与水权交易制度。

1.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

2005年4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水利部建设部农业部联合发布《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旨在指导节水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推动节水技术进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节水型社会建设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十五”计划中提出的一项战略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它是解决中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进入“十一五”以后,同过去相比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深化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中,特别强调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和改变经济的增长方式,不再以GDP决定一切,而是把包括节水指标、治污指标在内的综合性指标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依据。(www.daowen.com)

节水型社会是一种社会运行状态。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在全社会建立起节水的管理体制和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运行机制,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上,实现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最终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节水型社会的根本标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核心就是通过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建立起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树立自觉节水意识及其行为的社会风尚,切实转变全社会对水资源的粗放利用方式,促进人与水和谐相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内涵应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①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上看,节水型社会是把水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利用转变为集约型、效益型开发利用的社会,是一种资源消耗低、利用效率高的社会运行状态;②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涵盖明晰水权、统一管理,建立政府宏观调控、流域民主协商、准市场运作和用水户参与管理的运行模式;③从社会产业结构转型上看,节水型社会又涉及到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城市、节水型服务业等具体内容,是由一系列相关产业组成的社会产业体系;④从社会组织单位看,节水型社会又涵盖节水型家庭、节水型社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灌区、节水型城市等组织单位,是由社会基本单位组成的社会网络体系。

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是一个平台,我们要通过这个平台来探索和实现新时期水利工作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根本性转变;探索和实现新时期治水思路和治水理念的大跨越;探索和实现从传统粗放型用水向提高用水效益和效率转变;探索和实践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新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