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问题与解决策略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问题与解决策略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我国矿产资源“走出去”仍存在许多问题。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问题与解决策略

1.找矿勘查工作力度不足,同时找矿难度加大,成效亟待提高

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近十几年来矿产资源找矿勘查工作力度不足,成效不大,查明的矿产资源储量不足以弥补快速的资源消耗。导致这种局面出现既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也有自然条件方面的因素。在机制体制方面,首先表现为投入严重不足,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对固体矿产的投入严重下滑。据统计,原地质矿产部的固体矿产地勘实际工作经费从20世纪80年代的年均44亿元减少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20亿元。其次,体制改革滞后,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一直没有形成,社会投资未能充分进入。在自然因素方面,目前易发现、易识别的地表露天矿越来越少,隐伏矿和深部矿成为找矿主体,找矿勘查难度急剧增大,传统勘查技术日显其拙,找矿风险越来越大,探矿成本越来越高。机制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上自然条件的限制,导致近十几年找矿勘查效益下滑,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紧张局面。

2.矿产资源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资源利用方式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没有摆脱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原始模式,资源利用方式粗放、浪费严重、效率不高,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任务艰巨。我国矿山的特点是“小、散、多”。由于我国大部分矿山建设得早,开采技术相对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矿山环境问题也很突出。

首先,表现在矿产资源消费环节。大宗矿产品消费增长速度大于经济发展速度,2004年我国GDP增长10.1%,而石油、原煤的消费量分别增长19.1%和14.8%。同年我国GDP约占世界GDP的4%左右,但消耗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分别占世界消费量的8%、38%、30%、30%、15%、46%。其次,表现在矿产资源开采环节。我国矿山的特点是“小、散、多”。大部分矿山建设得早,开采技术相对落后,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全国煤矿回采率平均只有35%,一些煤矿回采率仅为15%,有些甚至低至10%。共伴生矿的利用率不高。只有部分大中型矿山开展综合利用,而大量非国有小型矿山根本不进行综合回收。有色金属矿山综合回收率为35%,比国外水平低10%。通过多年持续治理整顿,矿产开发秩序出现了明显好转,但近几年,由于煤、石油及许多矿产资源供求紧张,价格上涨,一些地方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问题突出,乱采滥挖,破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相当严重。

我国目前的能源效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约低10个百分点,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左右,重点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40%,火电煤耗高30%。

3.矿山环境破坏、污染严重

多年来,矿山企业普遍存在重资源开采、轻环境保护的问题。部分国有大中型老矿山历史包袱过重,矿区土地破坏面积大,地质灾害隐患严重,恢复治理任务艰巨;众多小矿只顾采挖资源,不顾环境保护,造成采区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许多矿山废石、废渣、废水随意堆积排放,严重污染环境,特别是尾矿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利用,既不利于资源二次开发,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据统计,目前我国采矿形成的废水占工业废水的10%以上,采矿造成的固体废弃物占工业固体废弃物的80%以上,采矿占用和损毁的土地近9000万亩,而复垦率仅为12%,大量老矿山塌陷区、排石场、尾矿坝有待治理。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重大挑战之一。(www.daowen.com)

4.矿产勘查开发秩序未能根本好转

经过整顿规范,我国矿产资源领域中勘查、开采秩序的混乱现象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影响矿业勘查开发秩序的深层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地方保护主义企业管理粗放、执法力度不够以及机制、体制不顺等多方面因素都对此有重要影响。近来由于矿产紧缺,价格高位运行,也导致滥挖乱采、越界开采、无证开采、争抢矿产资源等现象屡禁不绝。应该看到,当前矿业秩序存在的问题和上个世纪不太一样,那个时候是乡镇企业与各级国营矿山企业争抢资源,以资源纠纷为主;而现在许多地方政府官员都已意识到矿产资源是地方和个人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依靠矿业权的流转即能获得巨额收益,所以很多问题是地方政府和个别官员干预、越权乱批造成的。不少矿区地方政府官员和矿山企业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权力寻租助长了矿产资源开采秩序的混乱。

5.利用国外矿产资源困难加大

(1)进口矿产品运输量大,国际运费上涨。随着我国矿产品进口量的大增,国际海运价格也不断增长,仅2004~2005年国际海运价格在中国因素的作用下就翻番。

(2)国际市场矿产品价格暴涨。从2003年开始,美国经济的复苏和东亚经济的强劲,促进世界经济的再次繁荣,能源和工业原材料需求转旺,价格上涨。从1999年首先是石油价格上涨,镍、钼紧随其后,2003年金、银、铂(族金属)、铜、钴启动,2004年锡、铅、锌、铀跟进。2005年各种矿产品价格全面上扬,2006年上半年达到历史新高。

(3)“走出去”利用海外矿产资源还存在不少问题。目前我国矿产资源“走出去”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先机已被国外占据。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很多发展中国家改善矿业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加上世界当时矿业形势较好,一些有实力的资深矿业公司借机在全球扩张。几乎在世界上每一个有资源潜力的角落都有跨国矿业公司活动的踪迹。另一方面,我国矿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低。目前矿业全球化新的分配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竞争对手正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传统矿业国家为基础的跨国公司,这些跨国公司具有丰富的矿业的商业运作知识和国际资本经营的经验。与国际矿业企业相比,我国“走出去”企业无论是在经营理念上、还是在规模、资本、技术、经验方面都显不足,国际竞争力低。此外,我国到海外投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也是制约我国合作勘查开发境外资源的一大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